"产业扶持"呈六大怪现状:一些企业咋成扶不起的"阿斗"

 \

产业扶持中的六大怪现状

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有的地方在产业扶持中跑偏了方向,一些企业躺着享受政府扶持,一些扶持资金打了“水漂”,出现许多不正常的现象。

怪状一:不看市场需求,看领导爱好

有的地方在产业扶持中,不是根据实际需要,而是完全投上级领导所好,领导说扶持什么就扶持什么,领导喜欢什么就扶持什么。此之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某地原本主要出产绿茶,后来一位从其他地方调来的领导提出,可以用夏秋茶或精选绿茶后剩余的“边角废料”为原料,经过发酵处理制成红茶,增加茶农收入。于是,当地大力扶持红茶生产,连一些原本不产或很少产茶叶的地方,也采取以花入茶、以药入茶的办法,上马“红茶工程”。该领导调离后,那些红茶大多数又销声匿迹了。

有时,有的地方会莫名其妙冒出一些政府重点扶持产业。几年前,滇东北某烤烟重点乡镇书记突然布局全镇发展蚕桑产业,又是挤出扶持资金,又是给所有村委会下达任务。一些村民受领取补助的刺激,勉强种了一些桑树,等补助一结束,又毁桑种烟了。

怪状二:不做产业做“包装” 产品多半是样品

一些企业在获取政府补贴中尝到了甜头,就一门心思比对着政府要求包装项目、评审项目,而不是发展生产经营。不少依靠财政补贴活着的企业,其出发点就有问题,具体表现可归纳为“四有四无”。

一是有计划无实施。在得知政府的产业导向和具体扶持要求后,一些企业为了获取主管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做项目计划非常积极、非常用心。但在项目获批尤其是真金白银到手后,这些企业就没有了实施的动力,许多蓝图就停留在了纸上、墙上和宣传栏上。

二是有厂房无生产。由于资金补贴到位加之评审需要,有的受扶持企业也会按要求建设生产线,设备、设施、厂房甚至还非常“高大上”。但由于并没有把心思放在生产上,厂房建成后就有一搭没一搭地生产,甚至压根就不生产。

三是有形象无产品。作为被挑选出来给予扶持的企业,有的赫然成为当地的标杆性企业。当地官员经常光顾,上级领导、外地同行不时参观,“上镜率”非常高,企业形象很好。但细究下来,一些企业的生产经营乏善可陈,个别企业甚至产品主要是样品,根本就不在市场上出售。

四是有利润无成本。在有的地方,得到扶持的企业总是得到扶持,不断扶持,长期扶持,“马太效应”凸显。结果,受扶持企业“躺着”由扶持资金“喂养”,利润可观。翻看其财务统计,基本没有什么生产成本。

怪状三:“管钱”的却成了“劫钱”的

一些地方确定重点产业后,相应的就会有产业扶持资金。由于有的地方监管不够严格,一些负责项目审批、资金拨付的部门和工作人员趁火打劫,雁过拔毛,有的为部门谋福利,有的干脆为个人谋利益。几年前,云南省有财政部门工作人员自己成立公司“接盘”产业扶持项目,产业扶持政策成为以权谋私的借口和幌子。

无独有偶。河南省鲁山县张良镇陶庄村从事乳鸽养殖的伟业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韩宏伟,听说国家对贫困户有产业扶持政策,于是在村支书程绍的带领下,多次找到张良镇扶贫办主任谷振永,希望以合作社的名义申请产业扶贫项目,并表示,“获得资金后,谁都不会吃亏”。在谷振永答应帮忙后,程绍和韩宏伟共同“编制”了一个100人的项目补助花名册。为了达到直接控制这笔钱的目的,在谷振永的提示下,程绍、韩宏伟又伪造了100户入股农户自愿将扶持款入股合作社的协议。

2013年9月,40万元产业扶贫资金顺利打入伟业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账户。事后,谷振永从中获取好处费3万元,程绍也获取了2万元的好处费。后来,有群众向纪检部门反映了陶庄村这一扶贫项目造假的问题线索,有关人员受到严厉查处。

怪状四:锦上添花多,雪中送炭少

记者调研中了解到,在一些地方的产业扶持中更多是垒大户、“造盆景”,获得扶持的企业会不断得到扶持,没有得到扶持的企业以后也不会得到扶持。具有反讽意味的是,由于一些企业满足于躺在政府扶持资金中过日子,不在生产方面着力,不在创新上下工夫,最终产业很难发展起来。相反,有的企业一门心思从事生产经营,依靠创新驱动,苦练内功,反而成了气候。

怪状五:产业扶持变“挟持” 政府推着企业走

在产业扶持中,有的地方政府采取的扶持举措违背了企业意愿,让扶持变为“挟持”,打乱了企业发展的步伐。

前些年,在当地政府“扶持”推动下,中部地区一家知名有色金属加工企业开始进军铅锌冶炼行业,而其自身意愿并不强烈。

“基于对行业前景的分析和判断,集团内部并不愿兴建这个项目,但是政府要求企业迅速增加产值,一直推着企业走。”该企业一位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当地地矿局一位退休官员说,当时,政府想快速做强支柱产业,于是将当地重要的铅锌资源进行整合,扶持这家企业做大做强。但事与愿违,由于市场不景气、企业初涉新领域等原因,项目亏损严重。如今,企业已在这个项目上投资数十亿元,骑虎难下。

“事实证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经济活动都要符合市场经济法则,非市场经济的‘拉郎配’是不靠谱的。”上文提到的那位地矿局退休官员表示。

某地一家以食品加工为主业的农业企业也遭遇了“被扶持”。这家企业被当地政府规划为产值过千亿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此,当地政府分管领导去年一年内先后召集19个部门,在这家企业召开了5次现场办公会,这些部门负责人纷纷表态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这家企业支持。然而,记者调查发现,根据生产情况,该企业预计今年产值达600多亿元,距明年实现1000亿元产值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由于短期难以实现1000亿元的目标,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这家企业准备进军陌生的金融业,并开始涉足房地产开发。随着房地产市场急转直下,企业的经营前景难以预料。

怪状六:看着“打水漂”,也要继续扶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对一些所谓的龙头企业大力扶持后,虽然企业经营不好甚至无法经营了,再扶持就是“打水漂”,但由于错误的政绩观作祟,一些地方政府仍会不遗余力地对这样的企业继续扶持。苟延残喘中,一些企业成为“吸金”企业、僵尸企业。这些僵尸企业在优惠政策与资金扶持下继续维持,不仅消耗了宝贵的资源,也破坏了“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记者 李钧德 李自良 李兴文)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