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汉江看变化]告别粗养滥排 养殖户做起“绿色”生意

云上潜江报道(潜江新闻网记者 李理)围绕汉江流域综合治理,我市在禁养区内已关停养殖场899家。连日来,记者走访发现,这场“绿色革命”不仅冲击着养殖业这一传统行业,更让不少养殖户逐渐告别粗养滥排,正谋划“绿色”生意。

猪粪变成宝 猪场成花园

走进高石碑镇蚌湖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只见一片绿意盎然的美景,悠然的树林、鲜美的花朵、还有藏在菜地里圆滚滚的西瓜......俨然一片盛夏里的后花园。

蚌湖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里是800头母猪、8000头存栏的生猪养殖示范基地。

猪场老板名叫池圣云,京山人。“我的猪粪可是宝,100%都回收综合利用。”她说。

猪粪不外排,秘密全在埋在园中各个角落的管道里。管道一头连着猪圈,工人们在此把发酵猪粪分离成沼渣、沼液和沼气;另一头沼渣被排放到花园肥林、沼液被输送到蔬菜地里肥田、沼气则被用于发电。

经此一改,不仅解决猪粪外排难题,企业还受益不少:沼气发电,公司80%日常用电自给自足,一年就节约电费15万元。沼液肥田,公司上下20多名员工一日三餐不愁,他们还辟出1亩多地种西瓜,日子过得滋润;更可观的收益来自园林。在沼渣滋养下,园内300多盆如对节白蜡等名贵盆景长势喜人,最高的超过2米。

“这里最贵的一盆放市场上能卖十万元以上。”场长高炳标说,和去年卖猪赚1400多万元相比,卖盆景带来的经济收益可不比卖猪少。

一张发酵床 粪肥受热捧

除了像蚌湖生态这样的大型养殖场,我市的中小型养殖场也纷纷投身综合利用的大潮。

在老新镇中心村1组治庭养殖家庭农场,目前有450头存栏的生猪,可治污措施一点也不含糊。

去年,猪场老板罗治庭在猪圈旁搭起塑料大棚,里面密密麻麻铺满谷壳、锯末等粉末,他还买来管道直通猪圈……

只见他按下大棚旁的控制钮,机床开始有节奏地弹动,此时一旁猪圈里的粪便经管道被源源不断输送来,迅速与地上的谷壳、锯末等粉末搅合在一起。

治庭养殖家庭农场的发酵床

“这是发酵床,通过混合发酵,不仅没有异味,最终还能全部发酵成肥料,进行还田。”罗治庭说,这处投入15万的发酵床让农场真正实现了零排放、零污染。

令罗治庭更为感慨的是,这环保设施投用后,原本紧张的邻里关系得到改善。过去,由于猪场气味重、污染重,当地百姓怨声载道。如今,污染大大减轻,不少村民开始主动上门向他讨要猪肥肥田。

“现在要肥的人很多,我都会免费给。还是现在这样好,自己赚钱了,还不影响村里的环境。”罗治庭说。

数据显示,包括蚌湖生态、治庭养殖在内,目前全市已有208家养殖场有了达标的治污措施。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