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生式”实体经济发展的潜江路径

云上潜江报道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近年来,我市立足地方实际,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目标,深化产业结构调整,把振兴工业作为重中之重,不断做大做强实体经济,探索出“内生式”实体经济发展之路。

夏日的潜江,热气腾腾。水乡园林的翠绿在阳光照耀下,展现出潜江蓄势而发的勃勃生机。从潜江经济开发区到长飞科技园,从华山、莱克水产到小龙虾交易中心……潜江处处展现出全面深化改革和加快科学发展的强大气势,广大干部群众正务实谋划、大胆创新,政策、资金、人才、技术等诸多要素纷纷汇聚到发展实体经济的“快车道”上,各项工作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推动实体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便利化”服务凸显企业主体地位

“太方便了,真是分分钟搞定!”潜江市玖艾中药材有限公司经理胡道学高兴地说,“以前设立公司手续很麻烦,办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等证照,需要20多天。现在在政务服务中心集中交材料,不到两天就办好了。”

为给企业提供便利化服务,我市从工商登记环节改革入手,逐步拓展到开办企业的全过程。市工商局全面推进手续精简工作,制定企业注册办理流程图,实行登记制度改革,通过“集中审、一窗办、并联批”,企业只需排一次队、跑一个窗口、提供一套材料,实现进“一个门”办所有事的目标。

作为深化“放管服”改革的标志性成果,目前,全市进入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办公的窗口单位有24家,项目272个,自动化办公设备齐全,审批事项的受理、发证、缴费等均可在大厅完成。与此同时,该中心还高标准开通了全市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并与省监察厅成功对接。

金融创新为实体经济“输血造血”

张金镇某民营服装企业新签订一笔300万元的订单,由于经营时间短、没有担保,无法获得银行贷款。当地政府得知情况后,主动帮该企业协调解决了资金问题。企业负责人刘总感慨地说:“公司创办不到两年,在资金周转上出现了问题,很感谢政府和银行主动伸出援手。”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实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投放,督促全市金融机构贯彻省“不断贷、不抽贷、不压贷”的要求,落实对企业的贷款利率优惠政策,对贷款利率上浮超过30%部分由财政资金进行补贴,全力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投放。

5月末,全市银行机构贷款余额255.42亿元,比年初增加21.85亿元,增长9.35%。同时持续完善政府、银行、保险风险共担机制,为工业企业提供增信担保,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通过各类政银合作产品累计发放贷款14.53亿元、贷款户数4286户。

创新驱动加速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春风行动”“高校毕业生专场”“进城务工人员专场”“民营企业招聘周”等一系列大型招聘会,搭建起了企业用工平台,还有不断开展的“一企一策”企业人才服务活动,工作专班深入全市55家企业收集整理需求,各个企业提出专业技能人才、大学生实习实训和科技研发人才需求,商议解决政策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企业人才服务。

潜江引才向来难度较大,近年来何以异军突起?

据市科技局负责人介绍,我市坚持把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探索创新出“人才+产业+平台”联动机制,借助国家级高新区的国字号创新平台,出台了一系列用人激励政策,突出了企业主体,推动了人才服务要素下沉,把准了企业人才服务需求,研究提出切实可行具体措施,帮助企业解决人才瓶颈,助推实体企业高质量发展。

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趋向深度融合

在长飞光纤股份有限公司车间里,看不到工人们忙碌的身影,只见一辆辆自动运输车,装载着原材料或成品,有条不紊地穿梭于生产线和仓储之间;生产线上,机器挥舞着“手臂”,将不同元件拼装在一起,整条生产线运作井然有序。这正是长飞光纤全自动化的生产线。

振兴实体经济必须抓好制造业,当前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迅猛兴起,成为驱动工业化的新引擎。

我市紧紧抓住“互联网+”产业创新“风口”,牢牢把握智能制造主攻方向,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的全面创新,把握世界制造业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趋势,加大制造业尤其是企业的研发投入,真正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同时,大力发展高水平的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补齐产业短板,为我市制造业整体进步奠定基础。

从速度到质量,从产品到品牌,从制造到智造,潜江实体经济依靠加快推动转型发展,实现产业结构全面升级、发展动力深度转换,真正走出一条产业优、质量高、效益好、可持续的发展新路。(潜江日报记者 洪林)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