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潜江报道 年初,全市三级干部会议提出:加快实现潜江制造向潜江创造转变、潜江速度向潜江质量转变、潜江产品向潜江品牌转变,建设具有潜江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犹如逆水行舟,如何在下行压力巨大的经济浪潮中破浪前行?刚刚入列高新“国家队”的潜江,用实际行动这样回答:
以产业为舵,以项目为桨,让高质量发展的航船扬帆远行。
四大产业拉动新引擎
春和景明,王场镇里生机勃勃。以长飞信越为依托的光纤小镇拔地而起,搅动潜江高新发展的一池春水。
作为光信息电子龙头企业的长飞光纤潜江有限公司,二期光纤预制棒项目正如火如荼进行。
新建项目除了产量的增加外,更大的亮点则在于其中所运用的“智能制造”。通过网络连接,将生产信息、设备信息和物流信息全部连入数据中心,由MES系统对数据进行集成、分析和处理,并发出各项指令,实现对生产、物流、设备等要素进行统一指挥和管理。
“通过智能制造,可以提高生产效率30%以上,减少操作失误90%以上,产品品质方面也将提到一个新台阶。”公司副总经理钱新伟说道。
以长飞为代表的光信息电子产业,在潜江异军突起,发展势头迅猛。去年,长飞科技一期项目投产,当年产值17亿元,税收超过6600万元。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光纤预制棒和光纤光缆制造基地。
一枝独秀不是春。如今,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龙头带动,持续壮大;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快速发展,不断升级;生物医药产业提档升级,特色鲜明。这四大产业竞相争妍,催生潜江经济又一春。
数据显示,四大产业产值占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超过70%。
循环经济点燃新动能
国家高新区既要高科技,更呼唤新模式。
走进潜江国家高新区的核心区——潜江经济开发区。只见,以章华路为城市发展主轴的路网格局,拉开园区骨架。城北污水处理厂、固废处理中心、气体岛、化工综合管廊等工业配套设施正在加快建设,一个配套完善、功能突出的新型化工循环产业园区正在崛起。
落户于此的潜江润苏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将转型目标锁定在尾气利用上。该公司通过循环化改造,将同在园区内的金华润化肥企业排放的合成氨尾气进行收集、再利用,生产为清洁能源LNG,产品供不应求。
永安药业则利用远达公司的余热、硫酸、亚硫酸钠,再加上金华润化肥的液氨、可赛化工的烧碱,生产的牛磺酸占据全球半壁江山。
我们欣喜看到,高新区作为国家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循环经济产业体系日趋完善,打造了盐化工氢、氯资源高值消纳,硫铁资源循环利用,化工固废综合利用三条特色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余热余能梯级利用效率持续提升,废热回收、循环工业用水等为高新区每年节约成本超过500万元。
市经信委副主任刘克森告诉记者,今年,将围绕建链、补链、强链、扩链,重点支持金澳、长飞、好彩头、莱克等高新企业发展,推动我市工业经济稳步迈向第二个千亿。
筑巢引凤再添加速器
小小硅胶颗粒“魔力”无穷。在湖北硒诺唯新功能化硅胶材料有限公司,记者了解到,该公司生产的硅胶材料如千手观音般定向吸附废水中的各种重金属,成功破解了工业企业在生产中低浓度金属去除难问题。
公司技术支持经理王维介绍,功能化硅胶材料的其中一种功能是金属吸附,其优势在于低浓度的吸附和靶向选择性,填补了国内痕量分离产业市场空白。
麻雀虽小,却因科技魅力,使硒诺唯公司快速成长为潜江新材料产业的生力军。同样,好巢引来百鸟聚,该公司以青年技术骨干为主的创新团队有30多人,其中博士6人、硕士8人,本科以上学历者占90%。
潜江高新区围绕产业创新需求搭建创新平台,通过共建研发机构、联合研发、委托研发等多种模式探索跨区域产学研合作,取得了丰硕的科技成果。
目前,高新区共有8家院士工作站,5家企业专家工作站,8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6个省级校企研发中心。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富有成效,培育上市企业4家,进入新三板辅导企业3家,武汉股交中心挂牌企业33家。
以政府引导、企业共建为主要模式,园区已建成潜网电商、中植、华翼等5个孵化平台,正筹建化工专业孵化园,其中省级孵化器2家,省级众创空间2家,孵化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入驻企业和创客超过200个。
筑梦高新,砥砺前行。如今,这块以4.02平方公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核心,辐射面积96.57平方公里的热土上,创新型产业格局正在融汇裂变,开放型发展平台正引领未来。(潜江日报记者 成妍)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