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匠”刘臣斌的温暖人生

云上潜江报道(潜江新闻网记者 曹以成)一到寒冷的冬季,棉被自然就成了“刚需”,市场上色彩斑斓、款式丰富的蚕丝被、羽绒被令人目不暇接,手工棉被正逐渐被机械纺织品取代。

但在许多老人心中,传统的手工棉被依旧是最厚实温暖的。这不,在经济开发区·竹根滩镇上,“弹匠”刘臣斌的生意正红火。来到他的作坊,标有价格表的小黑板映入眼帘,并不宽敞的房子里,紧密摆放着几台机器,墙壁和地板上都沾满了棉絮条,门口的展示柜上还有一副算盘和秤砣。每年夏季,刘老会提前做好几批棉被,才不至于一到冬天就供不应求。

棉籽送进扎花机让籽和花分离,剔除籽后的皮花再送入弹花机去除杂质,蓬松柔软的棉花随着传送带被卷成一根大大的“棉花糖”,最后在磨板机上依次铺上网面、棉线,压制五分钟后翻个面儿再加网面和棉线……几台机械形成一条流水线,有条不紊地作业着。

“以前纯手工弹棉花的时候,也就老板搭把手,就算忙到深夜,一天也只能弹出一床被子,换上了机器后,每天能弹4床,大大减轻了工作量。”虽然换上了机器,但棉被的制作精髓在刘老这里还有所保留。

他还有门独家手艺,将收集来的毛线用机器打碎后,在棉被上手工捻出龙凤、鸳鸯、牡丹等各式各样的图案或字样,让被子成为独一无二的款式,这也是这家店最吸引顾客的手艺。

生于兵荒马乱的年代,刘老吃过野菜,啃过树皮,14岁靠着向工厂学来的手艺,开始自食其力。如今,刘老坚持弹棉花已有六十余载。谈起过去的生活,依旧是泪眼婆娑:“如今太平年成,我没有什么怨言,弹了这么多年,不管有没有生意,一年下来也能落成个七八千,生活有保障”。

刘老说,作为普通老百姓,有门手艺是最值得骄傲的事,他觉得自己比拿退休工资的人还幸福。“因为他们要等到15号才能去领工资,而我就在家里,别人来做生意,就要拿钱给我”。

唯一让刘老遗憾的是,弹棉花这门手艺已经找不到继承者了。年轻人“看不起”这样的手艺,或许再过几年,这家店也要关门了。一桩传统的手艺无人继承,不仅是刘老的一桩心事,也是摆在弹匠这个行当的巨大难题。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