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糯香甜的民间小吃 我们还能吃多久?

云上潜江报道(潜江新闻网记者 曹以成)走在潜江的大街小巷,总能看见一个移动摊位前聚集正在等候的人群,不一会儿,就有人提着一袋热气腾腾的白色帽状糕点挤出人群,美滋滋地吃起来……

想必大家对这个糕点再熟悉不过了,它价格实惠,口感软糯香甜,伴随了很多80、90、00后的童年生活,它的名字叫顶糕。

今年50岁的滕国平告诉记者,自文化大革命后,顶糕的制作手艺就几近失传,作为家族第三代传人,他一直坚守着这门手艺。

滕师傅告诉记者,制作顶糕的关键原料是糯米粉(粘米粉)和红糖粉,看似简单的糯米粉,准备起来可需要花上一番工夫:首先要把糯米蒸熟、晒干,而后碾碎,用筛子筛出细腻的粉末,颗粒较大的要拿回去重新碾,如此反复,直至糯米完全成粉末状。碾好的糯米粉再放入锅里炒,炒的时候需注意火候适中,不能炒得太嫩也不能太老。每次开工前,要加水调和,原理就跟和面一样。

装糯米粉也颇有学问,要尽量保持蓬松,不能往下压紧,红糖要用最细腻的粉末,这样做出来的顶糕才更好吃。

滕师傅的“门面”是一副自己亲手做的担子,担子左边有一个抽屉,用来装糯米粉、红糖粉和一个三角形挑子,右边则是一个煤炉,上面放着两个相扣的杯状模具,杯子底部还有一根木杵。

他在一个大碗上套好袋子,拉开抽屉,取出一个模具,用挑子的大头挑糯米粉,再用小头挑红糖粉,直到填满模具放到炉上蒸,不到一分钟即可蒸熟,随后拿模具底部的木杵轻轻一顶,一个松软带糯、味清香甜的顶糕就做成了。趁着等待蒸糕的时间,滕师傅拿出另外一个模具开始填原料,两个模具轮流工作,一个糕蒸熟后,另一个填好原料的模具就可以放上去了。

“以前卖1元6个的时候,每天赚50块钱,现在2元5个,每天能赚得150元。”滕师傅做顶糕生意已经快24年了,他白天穿行在城区的街道、各个学校门口,晚上就会去南门河游园广场售卖,很多返乡的大学生一放假就会找来买。他曾经考虑过收学徒,但由于顶糕的制作效率低,收入并不高,很多人都不愿意做这一行。“顶糕迄今也有上百年历史了,我还是希望有人继续传承它,不要让这个民间手艺失传了。”

“我小时候在园林二小上学,经常吃他老人家做的顶糕,现在已经有子女了,还是特别爱这糯糯的糕点,每次散步碰到都会买一点。”市民王先生说,现在街上很难买到顶糕了,好在滕师傅还坚持着,他认为,潜江本身就缺少一些古街小巷的文化韵味,应该将顶糕这种老手艺传承下去,发展成民间的特色小吃。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