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潜江报道 编者按:近年来,市供销合作社抢抓机遇,大刀阔斧推进改革,以“改造自我、服务农民”为主旨,创新联合供销、科技供销、网上供销“三大供销”模式,有效破解“三农”发展难题,在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致富、繁荣城乡经济中发挥了显著作用,起到了示范引领带动效应。即日起,本报将推出连续报道,探索市供销合作社创新转型的改革新路。
曾经,“供销合作社”风光无限。然而,随着市场经济大潮来临,往昔的“宠儿”一度淡出人们的视线。
而今,在潜江,不少农民群众感叹“供销合作社又回来了”。
变化,源于一场变革。2015年伊始,市供销合作社扎根农村、面向市场,在改革创新中寻找发展的新支点。
3年,改革成绩喜人:创办“三农”服务中心3家;土地托管达11.2万亩,服务面积21万多亩,助农增收3000多万元;农村连锁经营销售和电子商务销售,年均保持15%以上增长……
更令人自豪的是,今年,市供销合作社作为全省唯一代表入列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基层社合作经济组织属性专项改革试点。
“老供销”何以焕发新活力?
改革的动力源:生存发展
“办公室的门锈迹斑斑,办公室桌椅一坐咔咔响……”昨日,市供销合作社主任何锋说起刚到市供销合作社上班时的情景记忆犹新。
15个基层社过半处于倒闭和半倒闭状态,职工从1万多人锐减到2600人,“守摊子、收租子、混日子”是彼时供销社职工的真实写照。
“老供销”刘云昌感慨:“以前计划经济时代,供销合作社几乎垄断了日用品、生产资料、再生资源、烟花爆竹四大领域的经营,咱供销人走路都是雄赳赳气昂昂。这红火的日子何时才能再现?”
要生存发展,改革势在必行。
2015年,春风劲吹,好雨降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对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作出全面部署。
机遇面前,市领导多次深入调查研究,围绕“农民盼什么”“职工想什么”做好改革文章。
市委书记黄剑雄访遍15个基层社、数十个供销合作社网点,与农户、经济组织面对面,带领供销合作社上下敲定改革方案。
市里通过编制制度改革一次性为供销合作社增加到20个人员编制。市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写入市委一号文件,“三农”服务中心建设纳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之一。
“改革,首先要收回失掉的人心和信心。”何锋说。
举办改革学习班,一次次上门做工作,供销人迸发干事创业的新激情。
思想转变思路宽。面对资金难题,供销合作社采取自身筹措、向上争取和社会融资等方式,一步一步得到解决。
十多次赴积玉口镇解决土地、资金等问题;新项目建设期间,多次突击查岗,整顿作风……市供销合作社党组层层压实责任,破解改革中遇到的难题。
“我们改革的内生动力就是要生存、要发展。”何锋说。
改革的突破点:接地气
改革之初,积玉口供销合作社遇到的困难不少——土地和房屋被占用;发展项目,没钱没人;一些基层干部更认为,反正能混日子,何必再折腾呢?
2015年,“老供销”胡孝彪被任命为积玉口供销合作社主任。上任那天,迎接他的是大院里一米多深的杂草、破败不堪已被职工占用的房屋和户头上多年积累的债务。
怎么改革?空有一腔热情远远不够。
“改革要接地气”。结合实际,积玉口供销合作社找准了改革的定位:在“改造自我、服务农民”中寻求突破。
2016年上半年,积玉口供销合作社与积玉口镇九头牛专业合作社联合,吸纳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郭家力为基层社副主任,通过筹借资金500多万元,对该社进行改造,使一个“空壳社”重新焕发生机。
同年,争取国家总社支持,落实专项资金420万元,加上自筹资金等共计1350万元,在积玉口镇九牛观村建设了占地30余亩的“三农”服务中心。
如今,这个集社员食堂、农资超市、党员群众服务中心、育秧大棚、晒场、仓库、烘干设施等功能于一体的服务中心已成为九牛观村的新地标。
“一年仅农机服务纯利润就达600万元,6万亩土地托管纯收入也达到了500万元。”郭家力介绍。
积玉口供销合作社的改革仅是市供销合作社创新发展基层社的一个成功范例。
3年来,市供销合作社推行机制体制创新,实现社农利益联结,把供销合作社真正办成“农民自己的合作社”。各项“接地气”的改革措施,实现“农民得实惠、供销合作社得发展”的双赢。
改革的落脚点:为农服务
“供销合作社的‘三农’服务中心真是太方便了,今天我在大厅银行服务窗口取了500元钱,然后在一站式缴费窗口续缴了水电费和话费,还在农资供应处买了2瓶杀虫剂,不出大厅门,10分钟办完所有事。”前日,杨市办事处联兴村一组村民杨绪堂兴致勃勃向记者介绍。
目前,我市已建成市级配送中心3个,“三农”服务中心3个,农资区域配送中心15个,农资经营网点502个,日用消费品综合超市36个,再生资源回收网点282个,烟花爆竹营销网点487个,村级综合服务社333家,农村电商网点248个,初步形成了以市级为龙头、镇级为依托、村级为终端的现代农村流通网络服务体系。
“供销合作社必须时刻关注农村发展的新形势和新变化,把‘为农服务’作为改革和发展的落脚点。”何锋说。
在高石碑供销合作社创办的青禾蔬菜专业合作社,记者了解到,他们采用产销联结模式,以销带产、以销定产,有效解决了农民盲目种植、管理散乱、质量参差不齐、销售无着落、效益无保障的难题,产品不仅供往武汉、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更是远销国外。
市供销合作社副主任龚本超介绍,市供销合作社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积极创办、领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民联结更紧密,为农服务更完善。
与此同时,市供销合作社根据产业化优势,着力打造“青禾”蔬菜、“小二黑”西瓜、“白鹭湖”莲藕、“宁山”肉鸡、“姓农”富硒大米、“黄湾贡藕”等农产品品牌,带动农民主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走上增收致富之路。
——与潜网公司合作,开展农村电子商务网络建设,建立了“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平台,实现销售收入5000多万元。
——投入资金110万元,在高石碑、张金、老新等地新建4家新型庄稼医院,为指导农民科学种田,提供农业科技服务带来了便捷……
如今,市供销合作社再次搭起服务“三农”的桥梁,供销人引以为豪的“扁担精神”和“背篓精神”在新时期焕发出新的光彩。(潜江日报记者 刘大琼 李淑雯)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