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义祥:《人民的名义》直面现实的警示之作

据媒体披露:正在湖南卫视热播的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最近引发从媒体到民众的广泛热议,收视率一路飘红破2,豆瓣上的评分在9分以上,百度指数在一周内暴涨1000%以上,刷屏微博微信,网络播放量也早已突破19亿,同时刷新首播剧多项纪录。豆瓣当前8.7分,成了一部现象级爆款作品。检索过往,在近些年来的影视剧界,可以说是一起极其罕见的轰动现象。这一现象无疑值得我们关注与分析。笔者以为,它主要折射出如下问题:

首先,多年来,在玄幻剧、抗战神剧、宫廷剧和家庭伦理剧充斥荧屏的环境里,大众由疲惫而厌倦而吐槽已经好久了,我们的等待已几近枯萎。好久没有酣畅淋漓地去欣赏一部政治题材的电视剧了,何况它还制作精良。《人民的名义》一经上映,立马走红,无疑是对之前大量粗制滥造格调低下作品的批判与否定,也从而验证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的真理性。它同时警示我们的影视界和影视创作工作者以及广电总局:关注社会现实,推出精品力作,加强审查把关,顺应民众的心声,既是我们的职责,也是我们的使命。一切投机取巧哗众取宠的功利之作,都是不负责任的,也注定是短命的。

其二,十八大以来,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壮士断腕、刮骨疗伤的魄力与勇气持续深入反腐,正风肃纪的力度前所未有,其打老虎拍苍蝇张天网猎狐狸的雷霆万钧之势,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热烈欢呼,腐败蔓延的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反腐败斗争已经形成了压倒性态势,同时中国强力反腐的举措与成效,也持续引发海外高度关注。影视剧作为一个重要的大众传媒平台,对如此重大态势长期缺位,本身就不应该、也不太正常。说明创作者和主创人员对于政治题材作品如何拿捏,还存在一定的“犯忌”的顾虑。《人民的名义》的横空出世,既是一种填补,也是一种呼应,更是一种超越与造势。对于当下中国,它就像一场及时雨一样,可谓久旱逢甘霖。这种轰动现象的持续发酵,当会引发同类型作品的爆发与提质,也必然会为党中央十九大前后的持续强力反腐营造有利氛围。

第三,《人民的名义》直面社会现实问题,不回避激烈的矛盾冲突(包括权权冲突、官民冲突、官商冲突、商民冲突、官商勾结等等),真实直观地演绎出改革进入深水区后的中国社会正义与邪恶、清廉与腐败、进取与保守、生存与发展等等多方面矛盾,体现了直面现实的勇气与责任担当,更能够激发社会大众对于党中央攻坚克难锐意进取深入持续反腐的期待与关注。它再一次提醒我们:直面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只有深入社会底层、贴近人民群众,积极进取作为,努力化解矛盾,才能取信于民,才能推进改革大业顺利前进。反之,回避现实,掩盖矛盾,或者消极推诿、得过且过,不但于事无补,还只会成为时代的绊脚石,进而阻遏改革大业。

第四,《人民的名义》充满人性的温情,较少空洞的说教,展示出政治题材作品不同既往的别样风貌。它的人物都是立体的、生活化的,而不是脸谱化、概念化的;它把刻刀指向人物深刻复杂的人性,注重从细节之中、从生活的横向面全方位、立体化展示人物,揭示人物性格,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尖锐而又生活化的高质量的政治题材作品,因而观众大呼过瘾。上至省委书记、省委常委,下到下岗工人、家庭保姆,都尽量多方位刻画,足见编者及主创人员的思想与艺术造诣的突破和制作中的精益求精。即便主人公侯亮平也是既有工作中正义凛然、敢于担当、无私无畏的一面,也有生活中不拘小节、个性张扬和能够积极打理家务的一面,还有在教育和惩罚孩子中既严格要求又因势利导的一面,让人觉得这个人物是落地生根、可敬可信的,一改过去英雄人物往往“高大全”、不食人间烟火的苍白化脸谱化印象。再有如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达康的夫妻婚变、公安厅长祁同伟的夫妻龃龉等等,这都是过去我们好多文学作品缺乏展示、也不敢展示的。

总之,文学作品源于生活,必须接地气;文学作品的生命力如何,民众的欢迎程度是最好的检验标尺。执政者必须直面社会现实,直面民众关切,勇于担当作为,只有这样,才能赢得民众信赖,进而厚置执政根基。因之,《人民的名义》是一部直面现实的警示之作,让我们为其欢呼、为其叫好。(潜江新闻网特约网评员 杨义祥)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