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义》“刷遍”朋友圈 反腐剧该如何发展

原标题 《人民的名义》创反腐剧新局面 类型剧不能赶热度杜绝良莠不齐

\

《人民的名义》有众多演技派演员参演。资料图片

自湖南卫视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开播以来,围绕该剧的讨论便“刷遍”朋友圈。这部电视剧火速走红,也让久违银幕的反腐剧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

近20年来,国产反腐剧前十年从兴起到繁荣,却又在后十年从高峰跌入谷底,一度难寻踪迹。直至近三年,反腐题材的剧作呈现破冰之势。

此番《人民的名义》“惊艳”亮相,肯定将带动“反腐”这一话题和类型电视剧的“集体”上线,但这类在创作尺度和受众口味较难把控的类型剧,究竟该如何发展,又如何保证质量和中心思想?

发展

反腐题材剧回暖

巨贪两亿却不敢花赃款的赵处长,挖空心思溜须拍马的祁厅长,为了政绩意外放跑贪官的市委书记李达康……《人民的名义》所展现的贪腐“众生相”可谓触目惊心。从人物设定到台词、道具,这部电视剧的“尺度”之大甚至超出了众多观众的预期。“这样贴近真实、触碰现实敏感区的反腐剧太难得、太少见。”网友“封笑”说出了不少观众的心声。

确实,对观众而言,如《人民的名义》这样的国产反腐剧相识已久,却也许久未见。自1996年国内首部以反腐败为主题的电视剧《苍天在上》播出以来,反腐题材电视剧迎来了近十年的辉煌——不仅长时间内占据着央视和各大卫视的黄金时段,更涌现出如《大雪无痕》《省委书记》《忠诚》《生死抉择》《绝对权力》《国家公诉》等让人印象深刻的作品。

2004年,广电总局提出,反腐、涉案剧过多过滥,需要压缩此类电视剧立项,随后又通知这类电视剧不得进入黄金档播出。使得反腐和涉案题材电视剧双双退出黄金档。

近年来,反腐剧破冰回暖。在2015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1至6月公示的电视剧拍摄名单中,反腐题材的电视剧增长到了11部。到了去年,《人民检察官》《小镇大法官》《警花与警犬》等多部围绕“公检法”的电视剧热播,反腐剧的人物塑造趋于成熟,并开始往普通人的方向发展。可以说,反腐剧形式上的创新为随后的“高调亮相”积攒了口碑和人气。

进步

创作侧重人性思考

在资深剧评人李星文看来,《人民的名义》走红是结合了“天时、地利、人和”。“天时是指十八大以来,反腐力度空前,但银幕上还没有一部重量级的反腐作品。”李星文认为,《人民的名义》这样一部反腐剧呼应现实,警示官员、振奋精神,与社会思潮共振,走红是顺理成章。

“我认为‘地利’是源于中国电视剧在过去几年当中大部分作品不跟人真实的生活真实的心理感受发生关系。”在李星文眼中,《人民的名义》是一部“带着真问题”的剧作,不同年龄层的观众都可以在这个新鲜的题材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

“人和”则是源于水平过硬的创作团队。这部电视剧编剧是被誉为“中国政治小说第一人”的周梅森,导演是多次荣获“飞天奖”“金鹰奖”的国家一级导演李路,还汇聚了陆毅、张丰毅、吴刚、许亚军、柯蓝、胡静、张志坚、张凯丽等40余位实力派演员。

相比十年前一系列的反腐政治剧,《人民的名义》展现了前所未有的反腐力度,人物格局纵横捭阖,剧中的人物也一反以往反腐剧的“板正感”,每个人物的刻画都力求有血有肉——即使是贪官也没有生来就是贪官的,都是经过演变而来的。

导演李路在讲述思路时曾说,《人民的名义》创作原则就是写反腐,不是为了“展示腐败”,而是要深入角色内心,去挖掘人心一步步蜕变的过程。“相比于以往的反腐剧,《人民的名义》更侧重人性的思考。”

未来

反腐剧宜精不宜多

《人民的名义》走红后,这股“反腐剧热”是否还将延续?

“在一段时间内反腐题材应该会集中涌现。据我所知,公、检、法、司、安这五大部门都有自己的影视创作计划,中纪委也在打造反腐剧。最高检察院出品的还有《反贪风暴》《因法之名》这些比较有力度的反腐涉案作品。”在李星文看来,《人民的名义》是新一轮反腐剧高潮的“头炮”。

“反腐剧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回暖转热,一方面是响应以文艺作品汇聚人心、推动反腐的号召;另一方面,《人民的名义》掀起的影响力还将蔓延,它的成功验证了观众的口味。”资深制作人、剧评人杨鸣预测,有“爆款”在前,商业资本投入反腐剧创作不仅有了兴趣,更有了底气。

值得一提的是,广东近年在反腐题材的创作上也在发力。今年3月先后在央视八套和广东卫视播出的年代反腐大剧《破晓》也掀起了一波收视小高潮。根据全国网数据,该剧在CCTV-8同时段收视排名全国第二,平均收视率达1.3%。该剧突破时代视角局限聚焦法制精神,融合“反腐”和“刑侦”两大新鲜元素,为反腐剧创作带来新思路。

不过,反腐剧创作一旦升温,又如何避免重复上马、良莠不齐?

“口子放开了,不代表没有门槛。”杨鸣认为,反腐剧的“春天”是相对于过去的“冬天”,但放置影视制作的全盘来看,少而精依然是反腐剧“复苏”的重要生命指征。2015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视剧管理司原司长李京盛曾明确,反腐剧创作一是要有现实关照性,应当反映十八大以来的反腐败斗争;二是腐败是世界性的难题,要站在足够的高度来表现。

有业内人士提醒,能达到上述两个“高要求”的好剧本不会太多,能拍出特色引起社会关注的更少。“毕竟,反腐剧的创作需要勇气更需要谨慎,无论是创作者还是投资人,都应该看准时机,量力而行。”杨鸣说。(南方日报记者 毕嘉琪 实习生 奚慧颖)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