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7日电题:“三招”应对政府支出难题
新华社记者韩洁、程士华、姜刚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政府财政收入增速也明显放缓,一边要减掉数以千亿计的企业税费,另一边是社保、教育、扶贫等民生领域支出持续提标扩面,如何兼顾实现这两个看似矛盾的目标,成为摆在政府面前的课题。
“要做到预算收支平衡很不容易,在预算安排上只能想尽各种办法做好‘加减法’。”7日举行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上,财政部部长肖捷说,“所谓做好‘加法’,就是要对扶贫、农业、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领域加大保障力度;所谓做好‘减法’,就是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
政府节用裕民,“挤”出减税降费空间
“今年赤字率保持不变,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减税降费。”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压缩非重点支出,减少对绩效不高项目的预算安排。各级政府要坚持过紧日子,中央部门要带头,一律按不低于5%的幅度压减一般性支出,决不允许增加“三公”经费,挤出更多资金用于减税降费,坚守节用裕民的正道。
对此,肖捷表示,今年安排3%的财政赤字率是积极的,赤字率虽然和去年相比没有变化,但是赤字规模随着GDP的增长相应增加。经测算,今年赤字规模与去年相比增加2000亿元,能够满足实施减税政策和保障重点领域的支出需要。
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政府就要过“紧日子”。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县长龙飞凤说,面对财政收支矛盾,政府部门要过紧日子,“三公”经费在恪守“节约不浪费”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制定压缩办法,保证正常工作开支。
盘活沉淀资金,把“沉睡”的资金用起来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推进政府预决算公开,倒逼沉淀资金盘活,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每一笔钱都要花在明处、用出实效。
财政部预算司有关负责人说,针对目前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的客观实际,将着力解决支出项目只增不减的固化格局,2017年财政部将严控一般性支出,加大政府性基金转列一般公共预算力度,推进取消一般公共预算中以收定支、专款专用的规定,根据事业发展实际需要安排预算,推进项目预算安排有增有减,动态调整,充分应用绩效评价结果,对绩效不高的项目,减少预算或者不再安排预算,加大盘活存量资金力度。
突出重点、有保有压,花钱公开问效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财政预算安排要突出重点、有保有压,加大力度补短板、惠民生。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增长9.5%,重点增加均衡性转移支付和困难地区财力补助。”
“财政资金公开透明很重要,提高使用绩效更重要。”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财政厅厅长罗建国说,我国要逐步建立完善绩效评价报告制度和信息公开制度,促进预算部门提高绩效评价报告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用追责问责倒逼预算部门建立起从预算编制、执行到监督的绩效管理闭环链条,把每一分财政资金都花得透明、花在实处。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