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尽管我国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但“十三五”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仍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基本特质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我们要把握这些大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变中求新、新中求进、进中突破,推动我国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1月18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
6.7%
稳中向好上台阶
【镜头】G20杭州峰会闭幕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席拉加德等海外政要佩戴的丝巾、手包成了抢手货。仅9月及“十一”黄金周期间,产品的销量就比去年增加了5倍,销售额超5000万元。“企业通过加载创新基因,满足并引领了更高层级的消费需求,真正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尝到甜头。”万事利集团董事长屠红燕说。
6.7%、6.7%、6.7%,这个平缓的季度经济增速直线,恰恰勾勒出2016年中国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稳”。
看增速,我国仍是世界范围内经济增长率最高的国家之一。6.7%左右的GDP增速大大高于同期美国的约1.5%、日本的约0.6%、欧元区的1.5%左右。
看增量,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尽管中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经济增量不可小觑,仍在稳步上升。
稳字当头,稳中向好,稳中有进,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引领下,中国经济增长更具含金量。
“十三五”开局良好,起跑领先,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关键一程,中国正迈出更铿锵有力的步伐。
【点评】“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超过10万亿美元,现在实现6.5%的增长率所带来的GDP增量,相当于2010年10%以上增长率所带来的GDP增量。从这个角度看,不能不说2016年中国在低迷的世界经济中创造了耀眼的经济增长亮点。”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如此分析。
52.8%
结构优化促转型
【镜头】不想做饭,叫外卖?不如叫个大厨!爱吃什么点什么,用自家的油,新鲜健康。不想车脏着,去洗车店?不如叫人上门,在家门口享受专业洗车服务。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改变着人们的消费习惯,叫辆专车、请位私教、健康咨询、订制旅游……成为很多人日常的消费新场景。
我国经济结构的持续优化,不仅体现在需求结构上,也体现在产业结构上。前三季度,服务业继续“领跑”三大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2.8%,比第二产业高出13.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再提高1.6个百分点;服务业增长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8.5%,比第二产业高出21.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高3.4个百分点。服务业已成为稳增长的有力支撑。
不仅三大产业的结构在优化,制造业内部结构也在持续优化。前三季度,在第二产业中,工业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1.7%,增速比全部工业投资高8.5个百分点,比高耗能行业投资增速高7.9个百分点,代表转型升级领域的投资增速明显快于整体投资,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投资增速更是高达43.4%。
【点评】“过去一年,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比预期快,重要的原因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展开。可以说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已经从量变开始积累到质变的关键时期。”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认为,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构建的新经济逐渐涌现,新产业族群之间良性互动、互相带动,并且新产业向传统产业融合和渗透,经济增长的动力在发生积极变化。
71%
增长再添新动能
【镜头】在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的伊顿便利店,一些“眼尖”的老顾客发现,货架上多了新花样:德国啤酒、法国红酒、上海猪肉脯、内蒙古牛肉干……原来,老板现在使用“京东掌柜宝”APP,通过手机下单进货,相比传统进货渠道,不仅选择范围更广、种类更多,商品品质也更有保障。
今年以来,我国消费市场供给侧求新求变,消费需求成为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火车头”。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71%,同比提高13.3个百分点。
不仅是消费市场,新的市场主体不断增多,也反映出新动能不断加强。1—10月,全国新登记企业数同比增长28.9%,比1—9月加快了1.9个百分点,10月份新登记企业数量再创最高水平。
【点评】“在投资和出口增长明显回落的情况下,消费充分发挥了对经济增长‘稳定器’和‘压舱石’的作用。”中国贸促会研究院研究员赵萍认为,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步落地,“十三五”期间消费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消费规模进一步扩大,消费结构持续改善,消费对经济的贡献作用将不断增强。
5大任务
积极发力供给侧
【镜头】“眼下要拆了,真有点舍不得啊!”张继文是河北钢铁集团宣钢公司一名炉前工,看着奋战过多年的宣钢5号高炉被拆除,很是感慨。“可该拆还得拆啊!不然那么多钢厂,谁都活不下去!”
一年来,各地区打响了“三去一降一补”攻坚战,供给侧改革取得初步成效。
去产能,刮骨疗伤,态度坚决。钢铁去产能4500万吨、煤炭去产能2.5亿吨的年度目标任务均提前并超额完成。
去库存,分城施策,进展明显。自3月份起,全国城市商品房待售面积连续9个月减少。
去杠杆,稳妥推进,规范有序。10月末,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1%,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
降成本,刀刃向内,环境趋好。通过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和降低社保费率,预计全年成本下降超过1万亿元。
补短板,抓关键点,补薄弱处。增加扶贫资金投入、整合涉农资金使用、产业扶贫长短结合。
【点评】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朱之鑫认为,目前,经济企稳态势日渐明朗,为继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创造了有利条件。未来,我们应把握好稳与进的关系,运用多种政策手段降低金融、房地产等领域的风险,放大改革中积极因素的正面效应。
5000亿元
减税降费送红利
【镜头】“那边是公司今年新拓的一片厂房,里面的设备都是国家送给我们的。”在淮安市江苏共创人造草坪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姜世毅说,营改增后不动产可以抵扣税款,今年新厂房投入了817万元,按规定可减税近100万元,相当于为公司免费送了设备。
作为财税改革的重大举措,今年5月1日起,我国在建筑、房地产、金融和生活服务四大行业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
财政部、税务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10月营改增试点累计减税3717亿元,预计全年减税降费将超过5000亿元,成为本届政府成立以来力度最大的一次减税行动。其中5—10月,新纳入试点范围的建筑等四大行业共有1064万户纳税人完成税制转换,与缴纳营业税相比,累计减税965亿元。四大行业的26个细分行业,全部实现了税负只减不增的预定目标,税负下降14.8%。
【点评】“营改增是今年力度最大的减税措施,也是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体现。”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院长胡怡建说,营改增减税作用的充分发挥,有力配合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随着抵扣链条的彻底打通和不动产抵扣政策的实施,原来征收增值税的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享受到更多减税支持,对促进这些产业扩大投资、转型升级产生了很好的政策引领作用。
3000家
金融活水润经济
【镜头】12月初,A股上市公司总数突破3000家。“从0到3000”,A股市场用了26年。这期间,虽然有风雨有波折,但市场不断壮大、不断开放的大趋势却从未改变。新三板经过短短数年发展,挂牌公司也突破万家。直接融资快速发展,成为我国金融体系不断完善、更有活力的一个例证。
引金融活水,润实体经济。央行数据显示,今年11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154.36万亿元,同比增长13.3%。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04.2万亿元,同比增长13.4%。
数字背后,是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方式不断创新。10月,首单创新创业公司债成功发行;11月,国家开发银行和北京仁创生态公司签订“投资+贷款”合同,成为第一个落地的投贷联动项目……不断涌现的金融新渠道,为经济发展注入一股股新鲜血液。
【点评】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认为,解决“脱实向虚”,需鼓励多种形式的金融创新,让人们有更多稳定的投资渠道。通过改善金融服务,打造多层次金融服务平台,可以更好地疏通金融进入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的管道,有利于振兴实体经济。(记者 陆娅楠 林丽鹂 王 珂 刘志强 吴秋余 许志峰)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