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民生点亮万家灯火 ——“十二五”期间我市民政工作亮点多

云上潜江报道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回眸“十二五”,我市城乡低保户、农村“五保户”等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社会管理和服务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人民群众的民主政治权利得到了切实维护……“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潜江民政事业在平稳前进中取得了一项又一项可喜的突破。

困难群众生活得到保障

“我们现在每个月可以拿低保,儿子看病也能报销一部分。”11日,家住竹根滩青年村的王传贵拿出低保证,激动地说,“老伴的身体也不好,没办法出去找工作,要是没有这些低保金,我们一家三口真无法生活。”

在开展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中,民政部门按照“应保尽保、有进有退、逐步规范”的原则,把城乡低保工作办到困难群众的心坎上。5年来,城乡低保标准分别从300元、120元提高到410元、234元,补助水平分别从月人平115元、70元提高到目前的254元、128元。五年累计发放城乡低保资金4.3亿元,城乡低保对象达到45984人,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

为切实保障最困难群众的现实需求,我市进一步完善了社会救助制度,共救助患病困难群众10余万人次,发放救助资金6000余万元。同时,还建立完善了临时救助制度,救助困难群众1万余人次,发放救助资金400余万元。共实施特殊困难群众救助1562人次,发放救助资金282.9万元。投入资金246.7万元救助流动困难群众6529人,有效缓解了群众看不起病、因病致贫返贫现象的发生。

社会福利服务多元发展

“环境漂亮了,条件也改善了不少,感觉生活越来越有滋味了。”看着破旧的平房变成了漂亮的小洋楼,老新镇福利院71岁的李贤农老人满脸洋溢着幸福和满足。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我市共投入资金3087万元,对全市14所农村福利院进行了改扩建,全面完成全市农村敬老院基础设施建设,使全市农村敬老院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管理规范,全面满足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供养需要。

为了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我市还新建了市老年托养中心,新增床位170张;投入资金180万元,新建了150个农村幸福院(日间照料中心)和11个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建设了市烈士陵园,新建了市光荣院院民楼,对旧院民楼进行了维修改造,新增床位100张。投入资金1650万元,新建设了老年托养中心(优抚医院),开启了优抚对象医养结合新篇章。

回眸“十二五”,展望“十三五”。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鼓舞下,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市民政人正以饱满的热情和百倍的信心,续写民政新篇章,再铸民政新辉煌。(潜江日报记者 刘琼艳)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