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中全会精神在基层丨小车窗里的时代之变

新华社兰州12月23日电  题:小车窗里的时代之变

新华社记者崔翰超、张睿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巡航”在繁华的都市中,从小小的车窗往外看去,高楼林立,灯光绚烂,出租车司机苏彪不禁感叹时代变化之快。

今年45岁的苏彪1996年从甘肃省定西市来到省会兰州打拼。经过努力,他和妻子2010年承包了一辆出租车,从此,夫妻俩在纵横的道路间追求着小家的幸福,也见证着这个城市的飞速发展。

这是5月8日拍摄的黄河兰州段景色(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范培珅摄

“以前我感觉自己再怎么‘踩油门’也没法在城市里扎根,没想到现在真正在这儿安了家。”苏彪说,去年他在兰州买了房,定西农村老家也打破了贫穷的桎梏,一家人日子越过越踏实。“通过车里的收音机听到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议里提到‘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这些我们都确确实实感受到了。”

跑出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从一个目的地到下一个目的地,接送乘客过程中有两件事让苏彪忙里“偷乐”。

一是每天在黄河边的滨河路上行驶,感受城市的生态之变:春夏之时,河边绿树成荫,一片生机勃勃;秋冬之际,黄叶暖阳自有百种风情。

二是跟乘客天南地北地聊,聊聊家长里短,听听百味人生,在车上见识到不同时期人们的改变与向往。

苏彪说,以前经常有乘客抱怨兰州空气不好、风沙大;有的乘客反映看病贵、挂号难等问题。现在乘客聊的更多的是“兰州蓝”“幸福蓝”,年轻乘客聊的话题经常是互联网创业;上了年纪的人也总是开心地谈论着健身、旅游和儿女的生活。“人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显提升了。”

苏彪印象最深的还是人们对国家和民族认同感的提升。从生活用品到影视作品,乘客嘴里说的、手里拿的、身上穿的更多的是国货,“咱中国货可不比进口的差”。

10月25日,苏彪(右一)在兰州市运送防疫物资。(受访者供图)

除了跑出租车,苏彪还有另外的“坚守”。作为一名党员,他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和兰州奔马出租雷锋车队的队员们7年多来活跃在兰州市的各个角落,既为市民提供优质服务,也为弱势群体提供帮助,引领大家向雷锋同志学习。在抗疫的关键时刻,他们还主动承担起接送医护人员、运送物资的任务,每当有需要的时候,他们总是冲在最前面。“面对疫情全社会有一股团结的劲,吸引着你不由自主就想出把力。”他说。

“不少乘客都说‘还是我们中国把老百姓放在心上’。”在苏彪眼里,中国发展好、时代变化快,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在把握着“方向盘”。

在为社会进步“加油”“提速”的路上,苏彪并不孤单。

2:49/2:49

同为出租车司机的钱帅今年33岁,脸上总是洋溢着笑容,干净的制服上一直别着党员徽章。他还记得对党员的第一印象来自小时候看的战争题材电影,那时候只知道党员是里面的大英雄,现在他知道,英雄是一个个甘于奉献的普通人,他有幸成为其中一员。

钱帅每天都会把车收拾得干干净净,在他看来,作为一名出租车行业的党员,就要给每一位乘客提供整洁、安全、便捷的服务,“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议里说‘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还说‘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我们出租车司机可不能落后了。”

“我们对出租车司机的安全、着装、服务都有要求,整个行业越来越规范。”中共兰州奔马出租集团党支部书记金祥说,“正如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议提到的,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党思想上更加统一、政治上更加团结、行动上更加一致’,党组织的带头作用和凝聚作用更强了,很多党员时刻佩戴党员徽章,每到关键时刻,党员都会带头迎难而上,大伙儿为自己的党员身份骄傲,也坚信‘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

苏彪的鬓角已经开始斑白,但他总是精神饱满,像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时代发展就像开车,只要党把握着方向盘,前方一定是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