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发行量超1170万册,小说《红岩》为什么这样红?

新华社重庆12月23日电(记者周文冲)1961年12月,罗广斌、杨益言创作的长篇小说《红岩》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今年正值出版60周年。60年来,《红岩》印刷177次,发行量超过1170万册,成为长盛不衰的红色经典。书中塑造的江姐、许云峰、小萝卜头、双枪老太婆等英雄形象深入人心,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读者。

《红岩》为什么这样红?近日,纪念小说《红岩》出版60周年座谈会在重庆红岩干部学院举行。座谈会上,《红岩》创作者家属代表、文艺界代表、读者代表等畅谈《红岩》诞生前后的故事,探求《红岩》的“长红”基因。

《红岩》创作者之一罗广斌的儿子罗加回忆,父亲曾说《红岩》是烈士们用鲜血写成的。罗广斌曾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白公馆集中营,在敌人大屠杀时越狱脱险。当年小说定稿时,38岁的罗广斌在手稿上写下了最后一个字,他放下钢笔,合上稿件,深有感触地对创作伙伴杨益言说:“老杨,这本书的真正作者其实不是你,也不是我,而是12年前牺牲在渣滓洞、白公馆的江竹筠、许晓轩、陈然、刘国鋕等烈士……是他们用生命和鲜血写成了这本书。”

红岩革命纪念馆 图片来源: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艺是时代的号角。小说《红岩》把文艺写进民族复兴的历史里、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初期那段风雨如磐的岁月中,中共中央南方局的革命先辈们表现出的崇高的思想境界、坚定的理想信念、巨大的人格力量和浩然革命正气影响着许许多多的后来者。

渣滓洞监狱旧址 图片来源: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

文学艺术以形象取胜,经典文艺形象会成为一个时代文艺的重要标识。

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党委书记朱军说,《红岩》塑造了一系列崇高的英雄形象,他们追求的不是锦衣玉食、儿女情长,而是如马克思所说,要让自己的幸福“属于千百万人”。

60年来,《红岩》一直沿用“红岩青松”的经典封面,象征着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与崇高气节。建党百年之际,红岩精神被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在新时代继续熠熠闪光。

小说《红岩》封面 图片来源: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

河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阎浩岗说,60年来,小说《红岩》对于传播红岩精神起到了不可取代的作用。人们了解和传承红岩精神,离不开这本小说。

阎浩岗表示,小说《红岩》写的是革命烈士,是监狱斗争、监狱生活。革命志士用自己的行动书写了不同寻常的传奇。创作者们把这些事件用艺术化的方式表现出来,做到了纪实和传奇的结合,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正因如此,《红岩》创造了新中国长篇小说的发行纪录。

小说《红岩》出版60年来,书中的故事被不断地改编成各类文艺作品,不仅让《红岩》热度持续高涨,也让“红岩”这个符号成为一代代中国人萦绕于心的集体记忆,成为一个时代的印记。重庆京剧院党总支书记程联群说, 我们在学英雄、演英雄的同时也在受教育,“这个小说为什么火,就是因为故事本身真实感人。”

红色种子已经撒进当代青少年心中。北京等地近年还将其定为中考、高考必读书。“《红岩》的故事放到时代的洪流中来看,依然闪烁着不朽的光辉。”中国青年出版总社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皮钧说,《红岩》具有跨越时空的力量,将在未来继续激励无数青年的爱国情怀。(参与采写:余相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