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沈阳12月2日电 “红灯停、绿灯行,斑马线上车让人”,这是妇孺皆知的交通规则。作为道路交通安全的生命线和城市文明的风景线,斑马线值得每一个人守护。
近年来多地相继开展“礼让斑马线”交通文明行动,越来越多机动车在斑马线前慢下来,停得住。但仍有一些司机毫无礼让之意,与行人抢道的交通违法行为时有发生。第十个全国交通安全日以“守法规知礼让 安全文明出行”为主题,记者走上街头,寻访司机、行人和公安交管部门,探究“礼让斑马线”究竟难在哪?
礼让的多了,抢道的还有
2日清晨,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与舜耕路路口。每次红灯亮起,行人、非机动车都停在安全线以内,待绿灯后有序通行。当遇到行人、非机动车通过时,绝大多数右转车辆都会耐心等待。
每天上下班都要路过这里的济南市民张栋说,这里基本都是车辆礼让行人,让人感觉既安全又温暖。
↑在济南的一处路口,行人向“礼让斑马线”的机动车驾驶员挥手致谢。(济南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供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七条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机动车行经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时,遇行人横过道路,应当避让。”
近年来,随着公安交管部门严格执法,很多地方也将“礼让斑马线”作为一把“尺子”,衡量城市文明的高下,在斑马线前礼让行人的司机逐渐增多。
济南市平阴县黄河路与翠屏街东口的摄像头曾无意中拍摄下温暖的一幕。一名男孩和家长正在通过斑马线,右转车辆主动停车让行,男孩对礼让的司机鞠躬致谢后,快速通过路口。
然而,也有一些司机,为了快几秒钟,在斑马线上与行人抢道,给交通安全留下隐患。
2日上午9时左右,北京市交管局朝阳交通支队民警在日常巡逻中发现,东三环北路长虹桥路口,短短的半个小时内就发生两起机动车通过斑马线时未停车让行的违法行为。两名司机分别被处以罚款200元的处罚。
违法成本低,有司机心存侥幸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路权分配的规则已经非常清晰,机动车不能以通行效率之名侵害人的生命健康。但是这一规则为何频频遭到冒犯呢?
“违法行为受到处罚的概率小,且违法成本低,让一些司机心存侥幸。”辽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思宁说,并不是每个路口都有摄像头,也不是每个不礼让的行为都受到处罚,一些司机往往只在安装了摄像头的路口才“礼让”,还没有养成文明出行的习惯。
也有人认为,好规则还需操作层面的进一步细化。辽宁省大连市司机林先生说,机动车礼让行人是应该的、必须的,但具体的礼让规则,还需要进一步细化、明确。
林先生的司机朋友曾接到过“斑马线不礼让行人”的违法处理通知。刚开始,他的朋友一头雾水:“自己明明没有看到行人过马路,怎么就违规了呢?”调阅监控才发现,有些人站在斑马线旁边低头玩手机,过马路意图不明显,司机自己也没有注意到。
2日中午,记者在沈阳街头采访发现,一些行人通过斑马线时步速缓慢,有的“低头族”甚至开小差,在斑马线上驻足不前,耽误车辆的通行。一位出租车司机表示,有时遇到在斑马线犹豫不前的行人,如果突然刹车,可能会引发后车追尾。这时走还是停,有些犯难。
相比机动车,非机动车不礼让行人现象更为普遍。广西南宁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十大队民警檀严毅说,这几年电动自行车越来越多,但是一些骑手甚至不知道非机动车也需要礼让斑马线,跟行人抢道情况多发,而且对这部分违规者处罚起来也较为困难。
管倡并举开出安全文明之花
一段时间以来,多地采取种种举措,推动解决“礼让斑马线”难题。辽宁省本溪市增派警力进行动态巡逻管控,加强对学校、商圈、客运场站、旅游景区、文体场所等重点路段的执法,进一步提高执法威慑力。据交管部门统计,2021年,这个市整治机动车不礼让行人违法行为1.3万余起。
张思宁认为,解决“礼让斑马线”难题,一方面要严格执法,加大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建立常态治理机制;另一方面要加强宣传、教育和倡导的力度,提升全社会的交通安全意识和文明程度,让守规者“戴红花”、得好处,形成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合力守护好斑马线上的安全。
↑12月2日,在柳州市潭中东路,交警护送小学生过马路。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广西南宁市牢牢抓住公交车、出租车这一重要群体,督促企业加强对驾驶人的教育管理,增加“礼让斑马线”在企业和驾驶人信誉评价中的权重,并与财政补贴发放、出租车经营权指标投放、行业评先评优等挂钩,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此外,南宁市通过组织评选“文明礼让之星”“文明单位”和创建“文明礼让示范路”等活动,动员社会各界自觉参与“礼让斑马线”活动。
山东省济南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交通处处长王宏斌说,在济南市的多个路口,具有更强视觉冲击的彩色斑马线陆续投入使用,在一些重点路口,设置了电子提示屏和地面标线、“守住生命安全线”的标语和红外线感应系统,这些科技手段正在发挥良好效果。(记者:王炳坤、张博群、张逸飞、鲁畅、陈一帆、王志、李鲲、张宇琪、王君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