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元龙:努力“演”好自己的“半台戏”

云上潜江报道(潜江新闻网记者 王宇杰)一台精彩的戏曲,除了有出类拔萃的“角儿”(演员)站立舞台,期间功不可没的,当说还有不少为“角儿”的服务者,他们同样在坚守奉献,他们所扮的“角儿”显然不可替代,更不能小觑。尤其乐队司鼓,它以整出戏文武场面“总指挥”的“角儿”,始终引领着每出戏演出的总体布局结构,与其表演者“角儿”默契配合,相得益彰,俗话说“一台锣鼓半台戏”。

雷云龙在录制名师电视教学

雷云龙参加送戏下乡惠民演出

8月20日,记者走进市曹禺戏楼,听鼓师雷元龙讲述他与花鼓戏的故事。

雷元龙从小就喜爱音乐,初中时候就是学校的文艺骨干。1994年,他以极高的音乐天赋和极好的嗓音条件考进了荆州艺校,在校期间,一直是同学们的榜样、老师的骄傲。1997年毕业后,雷元龙以优异的成绩留在了监利县花鼓剧团工作,开始了演员生涯。但好景不长,正处于青春期的雷元龙嗓子开始变声,他不得不放弃唱戏。在跑龙套中,雷元龙慢慢体会到了打击乐的魅力,特别是司鼓老师们潇洒的指挥动作深深吸引了他,从此他便爱上了司鼓。

1998年,雷元龙正式改行学习司鼓。“起初我的启蒙老师江梅林让我在一块砖头上画个小圆圈,用两根小铁棒盯着这个圆圈反复敲打,这叫‘开手腕’,主要是练习手腕的速度和力度,以及节奏的稳定和变化,每天都要练习4个小时以上。”雷元龙说,司鼓的基本功练习是非常枯燥的,但他凭借着一股韧劲,靠着毅力和恒心坚持了下来。

“在戏曲圈内流行一句话叫‘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同行知道,三天不练,观众知道。’”雷元龙说,他一直坚持每天练习。

由于学过演员,对演员的身段和唱腔都非常了解,加上一年多的刻苦学习,慢慢的雷元龙开始尝试打一些简单的戏。“《同根异果》是我打的第一个大戏,老师也知道我心里比较紧张,所以亲自到旁边为我助阵(打下手)。戏演完后,老师耐心地跟我说,‘还不错,就是还不大胆,差点激情,正所谓文戏要武唱,武戏要文唱。’这句话让我终身难忘。”雷元龙说。

“很早就听说潜江剧团有位鼓师何小洲很有名气,一心想拜他为师,2000年的一次机缘巧合,潜江剧团到监利剧场演出,当天通过监利剧团的领导引荐,并有幸拜了国家一级鼓师何小洲为师。拜师后,只要潜江剧团到监利附近演出,不管风吹雨打,还是炎炎烈日,我都坚持去观看演出,只为学习到更多的知识。”雷元龙回忆道。

2014年,通过特殊人才引进方式,雷元龙终于考进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工作单位--湖北省花鼓戏艺术研究院。经过一年多的环境适应和磨练,2016年正式排练湖北省第二届荆州花鼓戏艺术节剧目《焚香记》。

雷元龙告诉记者,当时自己心里特别没底,师父何小洲就每天利用闲暇时间细心地教导和指点他怎样分析人物情绪、抓住演员特点。“师父对我的期望不敢辜负,只有更加努力地练习,排练时认真记场(舞台上每个演员的台词、唱腔、身段及乐队的音乐和锣鼓点等等),休息时再按照导演讲的和师父教的,认真、反复地研究,有时一天练下来常常会忘记吃饭,休息时也只能眯一会儿。”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汇报演出中,雷元龙的伴奏板中带情、鼓中带意、节奏分明、情感丰富、高低起伏,让演员激情发挥、扣人心弦,观众热泪盈眶,掌声不断。

《赛金女》全体演职人员合影

记者了解到,雷元龙先后在《站花墙》、《秦香莲》、《孟丽君》、《女驸马》、《明月情》、《狸猫换太子》、《哑女告状》、《佘太君抗婚》等40余台剧目中担任鼓师。他参与伴奏的剧目《渔妈莲妹红军哥》参加第八届中国艺术节获三等奖;《九龙帕》、《双摘花》、《怨冤恨》、《庵堂认母》参加湖北省首届荆州花鼓戏艺术节并获多项大奖;《小城大爱》、《焚香记》参加湖北省第二届荆州花鼓戏艺术节获领导和专家好评;《碧玉簪》参加湖北省第三届地方戏艺术节获领导和专家好评;《赛金女》参加湖北省第三届荆州花鼓戏艺术节获领导和专家好评……

雷云龙与戏迷朋友同乐

“鼓师要与戏曲演员、导演配合默契,不仅要熟悉剧目台词,还要对音乐进行理解,要完美衔接好司鼓与演员的唱、念、做、打,要表现出司鼓舒徐疾促、刚柔并济的风格和特点。”雷元龙说,鼓师既是演奏者,又是指挥者,是具有双重身份的重要角色,在戏曲表演中占有“三分鼓板”“七分指挥”的重要作用,需要在长期实践中不断创新和积累,丰富戏曲舞台表演经验,为中华民族传统戏曲文化打造更辉煌的前景。今后他会不断加强学习锻炼,在老师的带动、指引下,使演员在司鼓的指挥与配合下,全身心的融入到戏中,展现出最好的戏曲表演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