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盛 村美民富 社会和谐——龙湾镇书写温暖幸福的“民生答卷”

云上潜江报道(潜江新闻网记者 曹以成)2019年,龙湾镇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东进南扩、产城融合,四区联动、全域振兴”发展战略,坚持党建引领,拼搏赶超,“双招双引”成效显著,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村居环境宜居宜游,群众生活更加美好,谱写出温暖幸福的“民生答卷”。 

品牌战略振兴传统产业

12月22日,记者来到位于该镇服装产业园的佳兴服饰有限公司看见,一台台崭新的生产设备已经整齐地摆进了生产车间,厂房内部装修、水电、空调等设施全部就位。该公司副总经理明勇告诉记者:“我们的人员储备已经在总厂这边完成了,春节后会继续扩大招工,预计增至6条生产线,解决本地就业200余人”。

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潜江纺织服装业历史悠久,富有盛名,在市委市政府“东进南扩、产城融合,四区联动、全域振兴”的布局下,龙湾镇加快建设服装产业园,实施品牌战略,全力打造西片特色产业聚集区。

“乡镇服装企业普遍规模不大,要自己凑钱建厂房、买设备,成本太高了。现在,园区提供基础设施,有公共办公区、有园区餐厅,连保安都由业主单位请,我们只需内部装修和设备输入,省了不少钱。”明勇说。

今年7月,服装产业园一期项目的投入使用,吸引了佳兴服饰在内的10余家服装企业入园,生产加工潮流前线、BALABALA、波司登、利维高、以纯、浪力奇、帝仕平方等国内一线品牌。

目前,该园区正着手打造“一区四中心”,形成生产经营区、办公商务中心、销售展示中心、物流仓储中心、生活娱乐中心为一体的服装产业服务体系,计划在2020年完成,届时可吸纳就业人员2800人,实现年产值10亿元、税收2000万元。

现代农业拓宽发展路子

走进该镇郑家湖村,从村北田坎上放眼望去,目所能及皆是清水塘口,蓝天白云倒映在水面之上。

曾经,这片地是该村地势最低的,逢雨必涝。2013年,该村成立“肩并肩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利用稻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发展粮渔共赢、种养结合的生态高效种养模式,实现由以稻谷、棉花、油菜为主的传统农业向虾稻为主导的现代农业蝶变。

据该合作社理事长郑青龙介绍,在技术培训、生产资料、生产标准、生产管理、产品销售“五个统一”的生产经营模式下,合作社规模不断壮大,社员发展到382户,“虾稻共作”面积6500亩,年产值达5000万元,该基地成为潜江市21万亩虾稻田园综合体核心区之一。

近年来,龙湾镇通过乡村振兴项目对虾稻基地路网、水网、电网、林网等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按40亩一个标准池规模,在章华台片区连片建成3个万亩虾稻共作基地,形成池连片、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水天一色的乡村美景。

在“虾稻共作”基础上,该镇还先行先试,充分利用水面与闲置田埂,大力推广水稻、水产品、水生蔬菜、水果“四水农业”复合立体种养模式:虾池四周开沟养虾,田里植稻,水面种菜,田埂栽果,形成了农业资源绿色、生态、有机、循环、高效利用,亩平效益达万元,成为全国稻渔综合种养改革的前沿阵地。

创新综治保障社会安定

“多亏了热心的调解员!”自从农田分界不清的问题解决以后,柴铺村12组村民田应文和刘祖斌见了面,总是要笑着打声招呼。

12月10日,因两家农田分界不清,二人产生矛盾,甚至还发生了肢体冲突,经过该村调解员汪孝贵的耐心劝说,按原有分界不变,双方明确了分界线,握手言和。

“调解员的日常工作就是化解民事纠纷,力争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汪孝贵说,调解工作也是对个人能力的一种考验,调解员不仅要对本村村民性格及家庭情况十分了解,还要具备一定威信,一旦发现纠纷苗头,处理起来会更容易一些。

今年,龙湾镇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创新举措,建立人民调解员队伍,按照大村5人,小村3人的标准,在22个试点村(社区)共招聘110名尊法懂法守法用法的人民调解员,积极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着力打通社会综合治理和服务人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按照规范化场所试点建设的标准,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柴铺、李家嘴、腰河、郑家湖等8个地方的场所建设。”该镇司法所所长田应义介绍,今年全镇共接到各种矛盾纠纷178起,已圆满调解处理156起,各项工作还在有序开展当中。

在调解员们兢兢业业的工作下,群众的一件件烦心事了却,展露出一张张舒心的笑脸,调解工作获得无数点赞,群众切实拥有安全感。

沐浴在仲冬时令的阳光下,走在龙湾镇的乡间小道上,一片片虾稻田浮光跃金,一座座标准厂房拔地而起,一幢幢小楼赤瓦白墙,村民们忙着生产,乐于生活,热情四溢,让这座小镇处处洋溢欢喜幸福的气氛。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