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文联改革 助推文艺繁荣

云上潜江报道 近日,我市文化战线捷报频传:吴培义、朱振雷斩获首届湖北报告文学优秀作品大奖;诗人黍不语诗集《少年游》摘得屈原文学奖;付潜芬荣膺2019湖北戏曲十大“年度新秀”;龙湾章华诗社被湖北省诗词学会授予先进农民诗社奖牌……

一大批雅俗共赏的文化之花竞相开放,呈现文化繁荣景象。“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文化繁荣的背后,离不开我市敢为天下先地进行文联改革,走出了一条独具地方特色的基层文联创新发展之路。

搭平台,构筑文艺家之家

“以前,我们就像漂泊的游子,没有归属感,现在有了这么多好的场馆,优秀作品有了展示的地方,我们这些文艺工作者越干越有劲。”12月16日,正在文艺家之家创作的市书法家协会主席易平波激动地说。

以前,文艺工作者没有固定活动场所,时常处于“游击”状态。2018年,市文联搬迁到曹禺大剧院办公,同时将分散各处的协会集中在一起,建起市文艺家之家。有了这个阵地,市文联把所有文艺工作者、爱好者团结起来、凝聚起来开展活动,实现共用设施、共享场馆、并网服务。

市文联主席李平介绍,市文艺家之家成为集艺术创作、讲座、交流、培训于一体的多功能文艺服务平台,策划开展沙龙、讲座、演出、展览等各种形式的文艺惠民活动。通过创新而充满活力的文艺志愿服务模式,有力践行文艺为民宗旨,探索并践行文艺点亮生活的新模式、新尝试、新趋势。

聚人才,构建三级文联体系

“浩口镇文联成立以后,全镇的文艺爱好者找到了‘娘家’。” 浩口镇美术书画协会会长汤德军说,之前想加入组织,但市里太远,镇上又没有。如今,浩口镇文联成立了,他们有了自己的活动基地,经常组织书画展览,还能在一起切磋技艺。

乡镇文联让基层文艺爱好者找到了归宿,开展活动也有了抓手。我市坚持文艺工作在哪里,服务就到哪里,推动文艺工作向基层延伸,改变过去乡镇文艺工作无抓手、文艺爱好者无组织状态,形成全市文艺工作大合唱、文艺爱好者大联欢的新格局。

为实现全市文联组织全覆盖,今年3月起,全市22个区镇处先后成立了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同时成立文艺协会(分会)80多个,网罗文艺爱好者2万余人。其中,市诗词楹联协会分会覆盖全市22个区镇处,全市民间演出团体、健身舞(秧歌、腰鼓)队伍超过600余支,文艺队伍空前壮大,建成“市文联-乡镇文联-文艺协会”文艺组织体系。

有活力,文化活动更丰富

广阔的平台和广泛的文艺工作者,为创造美好精神文化提供了坚强保障,精品文化、品牌文化、草根文化等活动百花齐放。

我市精心打造曹禺文化品牌,连续与中国文联、中国剧协、湖北省人民政府等联合举办三届“中国(潜江)曹禺文化周”,连续4年举办全国剧本创作交易会和“曹禺杯”优秀剧本征集评选活动。

潜江仅有百万人口,写诗的有三千多人,遍布各个阶层、各个行业,从60后到00后,有上百名诗人活跃在中国诗坛。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诗人吉狄马认为,“潜江诗群”是一个自然形成的区域性流派,诗群的兴起也是文艺繁荣的缩影,称之为诗歌界的“潜江现象”。

一年365天,随处可见文艺活动,22个区镇处和300多个村,个个都有文艺队伍、活动场地和精彩项目……文艺,犹如一场春天的喜雨,无声地滋润着这片美丽的土地;文艺,犹如朵朵精心培育的鲜花,在惠民实践中烂漫绽放,让潜江更加激情四射,让老百姓幸福绽放。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通过文联改革,更多的文艺工作者深入火热的社会生活,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潜心创作出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文艺作品,我市文艺生活越来越丰富,文艺气氛越来越浓烈。(来源:潜江日报)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