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强“红色阵地”筑牢“基层堡垒”——我市全面复建乡镇党校工作纪实

云上潜江报道 红色,是血色,是信仰,是薪火相传,是不忘初心。

全面从严治党的号角再次吹响,如何真正打通管党治党的最后一公里,让党旗飘扬在每名基层党员心中,是一个亟待破解的现实难题。

为此,潜江市委提出:在基层筑牢“红色阵地”。

忽如一夜春风来,今年,全市22个区镇处党校先后恢复,每名党员有了最温暖的“家”,更多了一个教育提升、锤炼党性的平台。

主阵地前移 “红色旗帜”引领前进道路

历史上,潜江各乡镇曾经有过业余党校,基本格局是“有挂牌”,由一名分管党务工作的副书记兼任校长,负责党校的相关工作。渐渐,经济建设唱主角,乡镇党校在改革大潮中逐渐式微,多数甚至早就消隐了。

谈到复建乡镇党校的目的,市委党校副校长杨义祥告诉记者,全面复建乡镇党校,实现“主阵地前移”“送教上门”,可以从根本上实现基层党员理论教育的“全覆盖”,让每一名普通党员找到组织、找到“家”。

长期以来,党校只建立到市县一级,而市县级党校的培训对象以副科级以上党员干部为主,至多延伸到入党积极分子、青年后备干部和村“两委”主职干部。基层广大普通党员一直难有机会参加正规而系统的学习教育。一些基层党员反映,自己入党之后,从来没有参加过系统的组织学习。

如今,随着乡镇党校的成立,则能把党内人数最多、政治素质相对较低的广大基层普通党员,纳入“党校教育”怀抱,切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武装他们的头脑。

另一方面,全面从严治党,是党中央着眼于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长期执政地位的战略性举措,但怎样让这一战略性举措落地生根?

“通过乡镇党校的规范化建设与运行,我们党找到了打通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的金钥匙,毫无疑问为地方党组织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提供了最强有力的抓手。”杨义祥介绍道。

老新镇姚桥村村民朱国凤是一名有着51年党龄的老党员,可因为长时间游离于党组织生活外,党员身份意识逐渐淡化。

“我们把老党员请进党校课堂,让他们重温党的历史、学习党的政策,唤醒老党员的党性。”该村党支部书记王哲胜告诉记者,“如今村里的党员都为自己是一名党员而骄傲,更时时以一名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朱国凤的变化特别明显,他不仅带头养小龙虾,还主动把技术传授给其他村民。”

夯实基层基础 “红色阵地”锤炼坚强党性

走进熊口镇委党校,明亮的教室里摆放着整齐的课桌,墙上挂着鲜红的党旗,庄严而肃穆。

该镇党委委员、镇委党校副校长吴凛对记者说,熊口镇去年11月正式恢复党校,平均每半个月开一次班,每次学员人数100余人。“党员都觉得来上课是一件令人骄傲的事,学习热情很高哩。”

上好一堂课,有三个关键,即学生、老师和教学内容。

按照市委的统一要求,乡镇党委班子成员一律“作为党校最为基本的师资力量,每年至少到党校上一次党课。”除此之外,乡镇党校“师资资源”还包括市委党校教师、“两代表一委员”、行业专家、劳动模范代表、政治素质高的退休老干部等,他们应聘作为党校的兼职教师,保证了基层党校稳定的师资力量。

老新镇农办主任张天华是老新镇委党校的专职教师。“日常就是和农民打交道,对党的‘三农’政策十分关心,校领导就让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给党员们上上课。”

成为党校老师,这让张天华又惊又喜,一遍遍研读党的十九大报告,一次次深入田间地头调研,一回回修改完善讲稿,终于完成了课件《把握乡村振兴战略契机,建设幸福美丽活力老新》。

“党的十九大报告的相关内容,我们以前都通过报刊和电视等自学,有些难点和关键词很难理解,通过这次学习,认识更加直观通透,对我们工作有很大帮助。”该镇学员们高兴地说着,一堂课下来,大伙儿听得十分认真,关键的地方还做了笔记。

如今,像张天华一样的党校教师们正成为乡镇党校的中坚力量,活跃在田野课堂上。

解决了师资问题,学习的重点和内容如何确定?

杨义祥告诉记者,党校姓党,党性教育始终是主打内容。潜江是红色老区,有比较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将这些鲜活的资源引入课题,就是一堂非常生动的党性教育课。

此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乡村振兴、虾稻共作、大棚蔬菜、特色种养等内容也成为党校课堂的重要内容。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结合,既能开阔视野,又可提升能力,受到基层党员干部的普遍欢迎。

数据显示,乡镇党校建立以来,我市各地均按计划扎实开展每月一期的培训活动,全市目前已举办各类培训班160多期,累计培训党员干部和群众代表2万余人次。

如今,鲜红的党旗在潜江各地高高飘扬,明亮的党徽在每位党员胸前熠熠生辉,“红色阵地”更加坚固。(潜江日报记者 成妍)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