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模式”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云上潜江报道 “田成方、树成行、路相通、渠相连。”10月11日,记者来到熊口镇赵脑村万亩标准化虾稻共作基地,一块块连片的虾稻田映入眼帘,平整的村级公路延伸至村庄的远处,通顺河两岸的树木绿意盎然,让人耳目一新。

2014年,熊口镇通过“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农民自愿、市场运作、整体布局、分步实施”的发展模式,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权益的基础上,采取土地所有权属于村集体、土地承包权永久留给农户、土地经营权有偿租赁给华山公司的“三权分离”办法,进行土地流转,实施迁村腾地工程,将赵脑村541户、2228人整村迁入集镇,新增2600亩耕地,打造万亩标准化虾稻共作基地。

四年来,“华山模式”的推行,犹如在平静的水面投下一块大石头,顿时激活了一池春水。湖北省“三农”研究院先后两次组成调研组对“华山模式”进行调研和解读,调研组认为,“华山模式”的明显成效表现为:地增多、粮增产、田增效、农民增收、集体增利、企业增效,其首要因素是抓住了虾稻共作这样一个高产高效的种养模式,通过大规模的土地流转获得较高的农业比较效益,使现代农业得以有效实现。

“通过‘华山模式’,这几年我们村的农业生产方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农业生产标准化、粮食总产量、村民年均收入实现大幅提升。”赵脑村党支部书记赵常洪说。

这几年,赵脑村五组村民柴功则仅小龙虾年纯收入就达到4万余元,他向记者算了一笔账:每亩每年投入2800元,包括稻田改造、防逃设施、种虾投入、水稻投入、饲料肥料等全部费用,其中部分费用仅需第一年投入。如果按小龙虾亩产500斤、水稻亩产1300斤计算,那么每亩虾和稻可收入6700余元,每亩纯收益3800余元。

赵常洪介绍说:“赵脑村现有208户承包了养殖单元格,每户不低于40亩,最高达120亩,有176人通过华山模式‘反租倒包’实现了由种田能手向家庭农场主的转变。”

目前,赵脑村万亩标准化虾稻共作基地实现了全程机械化。潜江市服务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毛爱国说,“基地所有田块的水稻从育苗到收获,做到了‘机耕、机整、机播、机防、机收’五个统一。”

高产、高效、生态的虾稻共作模式,不仅让老百姓增收,还保证了华山公司的原料供应,并提供了食品安全保障。

由此,华山公司每年可稳定获得400万斤左右的生态小龙虾,这不仅提升了该公司竞争力,而且强化了对整个虾-稻产业的带动力。目前,华山公司已建成以甲壳素产业链为核心的华山科技产业园,形成了集养殖、加工、贸易于一体,覆盖工业、农业、商业、开发等领域多方位的现代企业集团。

“华山模式”从高效生产模式入手,既提升了农业生产力,又让农民平等参与并直接分享高产现代农业的成果,这样一套企业、村集体、村民三方合作共赢的经营体系,必将谱写乡村振兴新的篇章。(潜江日报记者 王华)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