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就业”也不宜太慢 八成受访者认为不应超一年

大学生“慢就业”现象近几年较为凸显,有的大学生毕业后,给自己留出一段时间来学习、沉淀,也有大学生选择先了解就业市场再找工作……人们怎样看待大学生“慢就业”?大学生“慢就业”该不该有一个合适的期限?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9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对于大学生“慢就业”,38.2%的受访者支持,30.4%的受访者反对,31.4%的受访者态度中立。50.7%的受访者认为选择“慢就业”说明现在的大学生更有想法、更看重就业质量了,47.0%的受访者认为这种现象说明有的大学生没做好职业规划。85.4%的受访者认为大学生“慢就业”的合理期限不应超过一年。

 50.7%受访者认为选择“慢就业”说明现在的大学生更有想法

安琪(化名)是中国人民大学硕士应届毕业生,本科毕业时曾考虑过“慢就业”。“我是跨专业考研,当时心里没底,想着没考上就到处去看看,同时准备考试。即便是考上,也想向学校申请在家先自学一年。就是想要一段时间来缓冲,充实自己”。

“如果年轻时不做些喜欢的事情或去外面走走看看,可能以后都不会有机会了。”今年毕业于杭州某高校的吴琼琼(化名)认为,“慢就业”能让大学生有机会做自己喜欢的事,甚至实现小时候的梦想。“年轻人需要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未来的方向。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找工作主要考虑个人兴趣,不用像以前那样因为要承担家庭生活压力而必须马上就业。如今的大学生们也更有自己的想法了,不愿意违背自己的意愿去就业”。

调查显示,对于大学生“慢就业”,38.2%的受访者支持,30.4%的受访者反对,31.4%的受访者态度中立。50.7%的受访者认为选择“慢就业”说明现在的大学生更有想法、更看重就业质量了,48.2%的受访者认为这说明他们对自己未来有较明确的定位,47.0%的受访者认为这种现象也说明有的大学生没做好职业规划,24.9%的受访者认为这是逃避现实,“懒就业”。

“我个人还是支持大学生‘慢就业’的,‘慢就业’能让学生看清自己的内心和未来方向。”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辅导员王嘉(化名)说。但她同时表示,“慢就业”需要家里经济条件支撑,“慢就业”期间,大学生最好还是有自己的经济来源,不能只依靠父母。

安琪认为,应客观看待大学生“慢就业”,“有的人是在思考自己到底喜欢什么,或是去做有意义的事情。但也有人以‘慢就业’的名义‘啃老’。‘慢就业’可以帮助大学生冷静思考未来、丰富自己,但不能因‘慢就业’就忽略了就业形势严峻的问题”。

85.4%受访者认为大学生“慢就业”的合理期限不应超过一年

安琪认为,“慢就业”的大学生应做好心态调整,抓住机会去锻炼自己。

吴琼琼建议,“慢就业”的大学生可以多尝试不同的实习工作,在工作中寻找自己的兴趣点。

“慢就业”的合理期限应该是多长时间?调查显示,85.4%的受访者认为大学生“慢就业”的合理期限不应超过一年,其中,10.0%的受访者认为毕业后没有马上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应在3个月之内开始找工作,39.6%的受访者认为大学毕业生应在3个月到半年之内开始找工作,35.8%的受访者认为他们应在半年至一年内找工作,7.2%的受访者认为应该在两年内开始找工作,6.7%的受访者认为顺其自然就好。

“‘慢就业’期间,大学毕业生有足够的时间放松、调整心态,但务必要跟上社会发展节奏,因为‘慢就业’很可能造成一个人不适应就业。”王嘉认为,“慢就业”的时间应以一年为佳,否则“慢就业”的大学生反而会习惯不就业,与“慢就业”的初衷相悖。

中国就业研究所副研究员夏青云分析,毕业生择业观的改变使他们更能深入地考虑未来的职业规划和就业质量。“对于那些还没有准备好就业的大学毕业生来说,急着进入职场对他们而言并无益处。但同时,求职耽误一两年,将使他们在职场上的竞争力降低。特别是对于那些家庭没有负担的人来说,‘慢就业’可能导致他们宁愿‘啃老’,也不愿‘降格以求’进入职场”。

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教授、中国政法大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王霆认为,“慢就业”现象的出现表明大学生对于就业的价值理念趋于多元化,也代表社会在不断地进步。这有利于大学生毕业以后思考自己的定位以及提升未来就业质量。“当然,社会工作者、高校的教育工作者以及学术界,都应该对这个新兴的就业特征开展广泛和深入的研究。更多地了解这种就业现象中大学生的内心状态、动机,以及对他们来说到底是有利还是存在问题”。(杜园春 实习生 顾凌文)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