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长春动车运用所等待发车的高铁列车(2017年9月18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张楠 摄
新华社北京7月18日电 题:长风破浪会有时——探寻中国经济的底气
新华社记者安蓓、姜琳、陈炜伟
时值年中,一些国家贸易保护主义逆流而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有增无减,世界亟待寻找增长信心所在。
聚焦东方,第二大经济体在多重挑战中呈现稳中有进态势,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愈加清晰,为不确定的世界经济注入更多确定性。
拨开纷繁复杂的现象,中国经济底气和信心日益彰显。
俯瞰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武汉片区一角(2017年4月19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熊琦 摄
审视当下看底气:中国经济大盘“稳”、结构“进”,推动高质量发展孕育越来越强大的新动能
这是一份让人瞩目的实体经济晴雨表——
上半年第二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7.6%,对全社会用电增长贡献率高达56.5%;
6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达51.5%,高于上半年均值0.2个百分点,显示制造业继续保持扩张态势。
实体稳,则大盘稳。
GDP增速连续12个季度保持在6.7%至6.9%区间、失业率和通胀率维持低位、工业和服务业快速增长……尽管外部不确定性有所增强,但稳定的经济运行基本面,让中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稳步前行。
“去年订单额达100亿元,是前两年之和;今年市场形势继续回暖,预计全年订单还能超过100亿元。从现在看,明年的工作量已经很饱满了。”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绍国说。
混合所有制改革取得突破、加大研发投入推进高端装备国产化、大力度拓展生产服务板块……市场整体回暖下,沈鼓这家老国企正从低谷走出,迎来新一轮发展。
“困难依然很大,但随着企业改革向深入推进,发展的机遇越来越多、动力越来越足。”李绍国说。
高质量发展开局之年,中国经济不仅大盘稳,结构调整更呈现难得的“进”。
一块不锈钢箔,蕴藏大文章。
“厚度仅有0.02毫米,而宽度达到600毫米,产品甚至可以论克卖。”山西太钢不锈钢精密带钢公司质检作业区主管廖席指着一批发往德国的产品说,“批量生产这种产品,我们是全球‘独一份’!”
就在几年前,太钢不锈钢还深陷产能过剩带来的巨额亏损。得益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自主研发,这家企业形成一批优势产品,实现业绩飘红。上半年在全行业钢材出口下降13%的形势下,其出口逆势增长。
传统产业加快升级,新动能迸发勃勃生机。
从2016年的百万级收入,到2018年底预计突破5000万元……创业不到3年,沈阳无距科技有限公司销售额呈爆发式增长。
“提升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和工业级无人飞行器核心技术,战略发展延伸至无人机大数据服务上。”无距科技总经理苏文博说。
快速涌现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在改变人们生活的同时,成为中国经济提质增效的新变量。
“新动能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超过30%,对城镇新增就业的贡献超过70%。一些东部省份已经走出结构调整阵痛期,新动能正日渐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引擎。”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说。
消费升级势头明显,区域协调动力增强,创新活力进一步释放……不断增强的内生动力,撑起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形态。
顾客在海南三亚海棠湾免税店内游览、购物(2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郭程 摄
环顾全球看底气:13亿多人口大市场,市场主体迈入“亿户时代”,发展空间向纵深拓展,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活力和韧性展现出大国特质
休斯是阿根廷一个仅有5000人口的小镇,镇上超过十分之一的居民都在一家叫作黑竹的牛肉加工厂上班。这家工厂专门为中国市场开辟了一条流水线,生产中国消费者喜爱的牛肉产品。
南美小镇,正是中国吸引力的一个鲜活注脚。13亿多人口、世界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中国市场令世界瞩目。
中国经济底气的潜力,在于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庞大的消费升级需求——
36.6万亿元,这是2017年中国消费市场的规模。这个规模仅次于世界第一大消费国美国,并继续以较快速度扩张。
13亿多人口不断升级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催生出一个日新月异的庞大市场。
瑞典已有20多家企业计划参展;日本企业总展出面积预计超过1万平方米;约10家新西兰葡萄酒商将“组团”亮相……正在筹办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吸引各国企业关注。
拥有全球成长性最强、潜力最大的市场,内需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力量。国家统计局测算显示,2008年至2017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达到105.7%。
“中国经济已成为比较典型的大国经济,产业体系完备,内需潜力巨大,13亿多人口的消费市场快速成长。”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说。
中国经济底气的活力,在于市场主体蓬勃兴起、创新创业持续迸发——
中国市场主体突破1亿户大关!“亿户时代”的到来,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创业国。
从不足50万户到1亿户,改革开放40年来,市场主体加速涌现,成为中国经济最富活力的动力源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商事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放管服”改革直指市场痛点、堵点,微观经济机体的活力充分激发。
过去五年市场主体数量增加近80%;今年上半年新设市场主体998.3万户,同比增长12.5%,日均新设企业1.81万户……呈井喷之势的创业热潮,创造就业岗位、催生消费投资、激发创新活力,成为中国经济血脉良性循环的动力源。
中国经济底气的动力,在于庞大的人力资源和宝贵的人才资源——
从世界最大的劳动力市场到最富潜力的技术人才市场,从人口红利转向人才红利,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现代化强国积蓄动力。
“相比于人口的‘数量红利’,应更多关注人口的‘质量红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研究员许召元说,随着新一轮产业革命,特别是人工智能的发展,经济增长对劳动力数量增长的依赖性在下降。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三个第一”的格局定位与深入推进,使人才红利充分激活,发展潜力不断释放。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发布的《2018年科学与工程指标》报告显示,2014年,全球颁发超过750万个科学和工程专业学士学位,其中中国占22%。瑞银中国的研究报告认为,中国正处于一轮创新热潮之中,人口红利将升级为“工程师红利”。
9亿劳动力、以亿级计算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技能劳动者……全球首屈一指的劳动力和人才资源不断激活。
体力加脑力,制造加创造,中国发展的动力更加充沛。
中国经济底气的韧性,在于不断拓展的区域空间大格局——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叠加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绘就区域协调发展新气象;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
一根直径约20厘米的光缆,借助特殊装置,被放置于数千米下的深海,成为跨洋通信的“神经”。由于技术难度极大,这一市场过去长期被少数几家发达国家企业垄断。近年来,中国光缆企业积极“走出去”,海外业绩步步攀升。
江苏亨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近日发布中标智利海底光缆供应的消息。加上此前成功交付的马来西亚、科摩罗、马尔代夫等项目,公司在国际海洋市场上承接海底光缆订单已突破1万公里。今年一季度,该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高达73.48%。
“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求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张辉说,“加速全球经济的上下循环,将更多国家纳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将实现更大区域内的经济协作共赢与共同繁荣。”
这是建设中的京张高铁工程官厅水库特大桥(2017年9月10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着眼长远看底气:中国经济巨轮航向清晰、动力充沛,必将劈波斩浪,驶向高质量发展的彼岸
经济周期性态势好转,但结构性、深层次问题仍然突出;科技发展水平特别是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三大攻坚战”尚有不少难题需要攻克;世界经济政治形势更加错综复杂……中国经济总体向好,但面临的矛盾和挑战依然突出。
复杂航道中引领经济巨轮行稳致远,尤须坚定而明确的方向——
中国经济的底气,来自党中央适应把握引领大势、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大抉择大战略。
“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切实提高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把科技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为我国发展提供有力科技保障。”
7月13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直指制约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
察局驭势、鉴往知今。
把握历史前进的大势,不仅要看现象和细节,更要把握本质和全局;不仅要看短期和外部因素,更要看长期趋势和内在动因。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观大势、谋全局、干实事,对中国经济作出一系列重大判断和重大决策部署。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蓝图徐徐铺展——
5年间,中国经济总量从54万亿元增长到82万亿元,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的稳定器和动力源;
5年间,消费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服务业支撑起半壁江山……多年想实现而未实现的重大结构性变革渐成现实。
当前,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在现代化进程中闯关夺隘、实现中国经济向更高级形态演进,高质量发展的步伐绝不会放缓。
“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经验,就是根据发展阶段,制订发展目标,从而最大限度凝聚全社会共识,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说。
中国经济的底气,来自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不断筑牢民生底线、释放民生红利。
近日,“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旅游基础设施改造升级行动计划公布,推进当地旅游业发展,促进脱贫致富。
聚焦深度贫困地区精准发力,补齐发展短板;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回应百姓对美好生态环境的强烈需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在努力实现“住有所居”的同时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打好“三大攻坚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扫清障碍。
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进口抗癌药零关税……瞄准就业、社保、教育、医疗、食品安全等民生痛点,扎扎实实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中国经济的底气更加厚重、更为持久。
中国经济的底气,来自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坚定不移的道路选择。
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
7月6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一系列改革文件。强调继续推进改革,要把更多精力聚焦到重点难点问题上来,集中力量打攻坚战,激发制度活力,激活基层经验,激励干部作为,扎扎实实把全面深化改革推向深入。
修订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和自由贸易试验区负面清单,推出新一轮开放措施;混合所有制改革、产权保护、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三改联动”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让市场决定性作用进一步发挥……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中国经济的发展道路越拓越宽。
尽管国内外形势趋于复杂,但良好的改革发展势头,越开越大的开放大门,让国际机构和跨国资本对中国经济的信心不断增强——
特斯拉在美国之外首个超级工厂落户上海临港、宝马增资建设电动汽车全球出口基地、桥水等知名对冲基金加速布局中国资本市场……下半年刚刚开局,跨国资本“抢滩”中国势头不减。
在刚结束的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第七次贸易政策审议中,本次审议会议主席埃卢瓦·劳鲁说,世贸组织成员普遍对中国在世贸组织中的积极作用表示赞赏,并对中国最近发布的旨在促进改革、扩大市场准入和投资机会以及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的举措予以肯定。
时代大潮,浩浩汤汤。顺应中国人民要发展、要创新、要美好生活的历史要求;契合各国人民要发展、要合作、要和平生活的时代潮流——这是中国过去成功、未来也必然成功的历史逻辑,也是中国经济最强大、最深厚的底气所在。(参与采写:石庆伟)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