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督察首批“回头看”发现多地假整改
“回头看”10省份全部进驻,发现14起敷衍整改、虚假整改的问题,涉及此次全部省份
这个夏天,中央环保督察,风暴再起。
5月30日至6月7日,距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召开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中央环保督察第一批“回头看”的10个省份,全部进驻到位。
2015年12月,中央环保督察试点河北。截至去年底,首轮中央环保督察实现对全国31个省份全覆盖。
生态环境部表示,如果将第一轮“全覆盖”督察称之为对地方党委、政府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全面体检,此次“回头看”则是“看病抓药”后的一次“复查”。
“复查”初始,“病状”频出。
新京报记者统计,“回头看”十余天以来,至昨日已曝出14起敷衍整改、虚假整改的问题,涉及此次“回头看”的全部省份。
生态环境部多次在通报中使用“督察现场令人震惊”“真相变本加厉”等措辞,语气严厉。
针对发现的敷衍整改、虚假整改等问题,生态环境部将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据悉,今年按照中央部署,还将启动第二批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
督察组带着市长直奔现场
“这是你们的家园吗?你们一人想一个词,形容你们看到的景象。”6月10日上午,广西北海市铁山港区临海工业园区,置身于北海诚德镍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诚德公司)的废渣堆场,中央第五环保督察组副组长、生态环境部副部长翟青说。
他所说的“你们”,包括北海市市长蔡锦军、铁山港区委书记和企业经理等人。
“满目疮痍”、“狼藉一片”、“触目惊心”……在翟青催促下,他们挨个儿挤出这些词。
中央环保督察组“突袭”该废渣堆场并非偶然。
2016年7月,在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进驻期间,这里曾因环境污染问题被群众举报。北海市核查后回复督察组:该公司手续齐全,各项污染物排放达标,群众举报不实。
此番中央第五环保督察组进驻广西开展“回头看”不久,又收到群众举报,反映北海诚德镍业有限公司200万吨冶炼废渣堆填铁山港,占用海滩面积超400亩,严重污染环境。
督察组赶赴现场检查发现,群众投诉情况属实。诚德公司大量强碱性冶炼废渣堆填侵占滩涂约600亩;广西瑞德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废渣综合利用之名行违规倾倒之实;铁山港约1400亩区域满目疮痍、狼藉一片,环境状况触目惊心,群众反映的问题不仅未得到整改,反而愈演愈烈。
这与地方政府核查结果大相径庭。
根据卫星数据初步估算,该填海区域堆存冶炼废渣超过100万吨,占用铁山港码头填海区域约1400亩,较2016年新增填海面积约550亩。
随后,督察组在路上对远处黑烟直排的烟囱顺藤摸瓜,突击检查了北海市合浦县山口镇山角村盛隆砖厂。砖厂内生产的是国家早已明令禁止的实心黏土砖,在未办理任何手续、未安装任何污染治理设施的情况下,该厂已经持续生产数十年。
根据进一步调阅资料,山口镇山角村正在生产的6家制砖企业中,有5家无合法手续,其中4家属于早该关停淘汰的黏土砖生产企业。
“是我们监管不严。”闻讯赶来的合浦县委书记和县长被叫上了一辆棕色中巴车解释说。这辆中巴既是督察组的出行工具,也是临时“会议室”。
车上,北海市市长当着督察组的面,向合浦县委书记和县长提出要求,3天之内把几家砖厂的情况摸清,尽快依法整改,“不许乱来”。
北海市市长、合浦县委书记等人并不是第一批登上督察组中巴车的广西地方官员。
此前一天的9日下午,广西钦州市市长谭丕创,在入钦州市界的高速口登上了督察组的中巴车,跟随督察组现场检查钦州市中央环保督察整改落实情况。
根据群众举报线索及督察组成员前期摸点,中巴车直奔钦南区康熙岭镇、黄屋屯镇及钦北区大直镇。督察组在抽查中意外发现一家再生铝冶炼厂,情况很糟糕。
该厂以铝灰为原料,通过4座反射炉熔炼生产铝锭,无任何污染治理设施。为消除冶炼时氨气的影响,该厂开挖水塘将铝灰倒入其中,铝灰遇水产生大量氨气,整个厂区及周边刺激性氨气四处弥漫。
督察发现,仅在钦南区康熙岭镇、黄屋屯镇及钦北区大直镇三个乡镇就有小冶炼厂20多家,小高炉32座。这些小冶炼厂生产工艺设备十分简陋,厂区基本没有像样的厂房及相关附属设施,更无有效的生产控制设施和人工防护装备,露天生产,工艺粗放,“好像回到十年前的保定”,督察人员直言。
这批本应淘汰的“散乱污”小冶炼企业仍在违法生产,严重污染环境,但有关部门公示已整改到位。“钦州发现的问题就属于虚假整改,层层失守。”督察人员说。
省部级干部再当“环保钦差”
6月7日,由张宝顺担任组长的中央第五环保督察组进驻广西,正式开展环保督察“回头看”。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已先后赴百色、河池、柳州、防城港、钦州、北海、桂林等地检查整改情况。督察组在下沉督察的同时,曝光典型案例,并点名存在“虚假整改”的地方。
这在广西引起不小震动。此次陪同下沉督察的广西环保厅一位官员表示,这几天接到多个广西其他地市相关负责人电话,打听督察情况。“我们真没想到,督察组‘回头看’能看这么细,发现了很多平时我们都没发现的问题和死角。”
至6月7日,第一批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正式进驻10省份,除了广西,还有河北、河南、内蒙古、宁夏、黑龙江、江苏、江西、广东、云南。“回头看”为期一个月,这也是自2015年开始中央环保督察之后,首次启动“回头看”。
第一批中央环保督察纳入整改方案的突出问题一共有2147项,“回头看”就是要对这其中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的查处和整治情况,进行重点“复查”。
此次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共设6个督察组。组长和副组长延续了首轮中央环保督察的高规格,组长均由现职或近期退出领导岗位的省部级干部担任,副组长则由生态环境部现职副部级干部担任。
根据安排,6个督察组组长由朱之鑫、吴新雄、黄龙云、马中平、张宝顺、朱小丹等担任,副组长由生态环境部副部长黄润秋、翟青、赵英民、刘华等担任。采取“一托一”或者“一托二”的方式,分别负责对10省份开展“回头看”。
第一批选择的这10个省份,除了均在2016年开展过首轮督察,还存在一些突出或共性问题,比如一些党政干部对工作认识不到位;整改工作压力传导过程中层层衰减;群众身边有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等。
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表示,为进一步传导压力,压实责任,解决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对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整改情况开展“回头看”,并围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点领域,同步统筹安排专项督察。这次督察实际上是“回头看”加专项督察,两件事一起干,既紧密联系,又各有侧重。中央巡视“回头看”是看巡视发现的问题有没有整改,当时的承诺有没有落实,督察“回头看”也要这么干,就是把原来问题的整改情况盯住了。
督察组“回头看”进驻后,跟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一样,督察组公布值班举报电话和邮政信箱,接收社会各界举报。
“要重点盯住督察整改不力,甚至表面整改、虚假整改、敷衍整改等生态环保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重点打击一刀切懒政、惰政行为和督察整改中的消极应付和疏于担当。”国家环保督察办相关负责人说。
10省份都存在敷衍整改问题
截至昨日,在“回头看”十多天里,生态环境部已陆续通报14起地方虚假整改、敷衍整改的典型案例。涉及此次“回头看”的全部10个省份。
通报中,生态环境部的措辞严厉程度也是前所未有。
因在长江边违法倾倒数万吨污泥,生态环境部直指江苏泰兴两年未整改,问题变本加厉。2016年中央环保督察后,泰州市人民政府没有将该问题纳入整改方案,泰州市中央环保督察信访查处反馈报告中的承诺成为一纸空文。两年过去,泰兴市不仅没有按照承诺进行规范处置,而且放任滨江污水处理厂继续非法倾倒污泥1万多吨,致使污泥堆放量从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期间的2.3万吨增加到约4万吨。泰州及泰兴两级政府对督察整改敷衍塞责,而且变本加厉,对于违规堆存的污泥不闻不问,直至“回头看”时整改仍无实质性开展。
广东省清远市被点名黑臭水体治理不力,通报措辞严厉。
督察组指出,清远市纳入黑臭水体整治的有澜水河、海仔大排坑、龙沥大排坑和黄坑河等四条。上报资料显示:四条河水质监测均达到要求,公众评议结果为96%。“清澈见底、鱼类成群”,上报资料还如此形象地描述了这些河涌现状。广东省有关部门认定清远市黑臭水体整治初见成效。
“情况果真如此吗?中央第五环保督察组近日随机抽查了清远市海仔大排坑的治理情况,真相令人震惊!”通报还指出,将坚决查实“假装治污”“表面治污”的问题。
在对江西南昌的通报中说,整改严重滞后,甚至弄虚作假,虚假应对,走形式、打折扣、搞变通。
昨日,生态环境部再通报一起敷衍整改的案例。通报指出,云南省昭通市至今尚未建成规范化垃圾处理设施,这在全国地级市极为少见。由于长期缺乏规范的垃圾填埋场,全市垃圾污染问题突出,群众反映强烈。此次中央环保督察组“回头看”发现,当地两年前的督察整改承诺并未如期实现,存在明显敷衍整改问题。
新京报记者发现,首轮中央环保督察过程中,在督察全部结束后,才统一发布反面典型案例。此次“回头看”不同于以往,在过程中就发布反面典型案例。
“就是要形成震慑力,这样的话,督察期间,当地官员就坐不住了,我们能更快推动问题解决。”国家环保督察办相关负责人说。
“回头看”现场约见党政一把手
“回头看”督察期间,每到一市,都会有当地党政负责人登上中巴车。但是,在这些书记、市长的行政辖区内,主导中巴车开往何处的却不是他们,而是督察组。去哪里、看什么,也常常超乎这些地方官员的预料。
在督察人员看来,地方党政一把手意识如何,直接关乎环保问题的整改效果。带着官员一起奔赴现场,也是一次环保政策的宣贯过程。
除了带上官员一起去现场督察,在此次“回头看”期间,如果问题突出,督察组经常会连夜约见地方一把手。
例如,广西北海市铁山港废渣露天堆放,严重污染环境。中央第五环保督察组专门约见了北海市党政主要负责人。
宁夏银川泰瑞制药与启元药业环境污染问题突出,中央第二环保督察组约见银川市长。在约见中,银川市市长杨玉经向督察组表示:“(对发现的问题)我们不做狡辩,马上制定方案,确保整改到位!务必做到让老百姓满意!”
南昌市因中央环保督察整改存在虚假应对,走形式、打折扣、搞变通的问题,致使人民群众反映的突出环境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针对上述问题,6月10日中央第四环保督察组专门约见了南昌市政府分管副市长。
南昌市有关负责人针对通报的问题表示:“很震惊,居然还有这种事情存在。”并坦言,督察组通报的情况对其产生很大触动,没想到平时没有发现的问题竟然这么多、这么严重,需要进行深刻反思。
哪些情况下会被约见?国家环保督察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约见是根据实际问题来的,比如该地一个环境问题很突出,迟迟得不到解决,或者,该地党政负责人意识不够,决心不够等等。约见的谈话内容,一般首先会指出问题,然后提出要求,希望当地政府提高政治站位,举一反三,建立长效机制。约见的核心,就是要解决问题。
确实也有不少问题在过程中得到了解决。
督察组将有关问题交办宁夏后,针对泰瑞制药异味扰民问题,6月2日,自治区党委书记石泰峰作出批示:对泰瑞制药涉嫌表面整改的问题,银川市要尽快进行核查,对表面整改、虚假整改、敷衍整改等弄虚作假的行为,要严肃追责,绝不姑息。
督察组点名清远市黑臭水体治理存在着“假装治污”“表面治污”情况后,广东省委书记李希作出批示。清远市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迅速主持召开会议专题研究。会后,该市市长带领市水务、环保等相关部门负责人赴现场检查督办。
据悉,针对发现的敷衍整改、虚假整改等问题,生态环境部将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第一批“回头看”结束后,今年还将按照中央部署,启动第二批“回头看”。“我们不会覆盖所有省份,而是聚焦再聚焦,盯着你,把问题解决。”国家环保督察办相关负责人说。
■ 对话
“回头看”会把问题一直咬住
中央环保督察是触动利益的
新京报:这次督察“回头看”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国家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督察一处负责人(下简称“相关负责人”):这次“回头看”,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的一次实践过程,也是一次宣讲过程。所谓“回头看”,就是进一步聚焦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情况。督察不可能短时间内解决所有问题,可能一个地方有1000个问题,我们就揪住100个不放松。我盯住你了,就会一直咬着,像钉钉子一样,“回头看”结束之后,第二轮督察又来了,我们是久久为功,环环相扣,不是折子戏,而是连续剧。督察的目的,也绝不仅仅是解决这些具体的问题,还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重点,夯实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
新京报:“回头看”到目前为止,发现了不少敷衍整改、虚假整改的现象,这是什么原因?
相关负责人:总体而言地方都高度重视中央环保督察,整改还是取得了明显进展。但想通过一轮督察来解决所有问题,不太现实也不太可能。出现一些敷衍、虚假整改现象,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党政一把手或者基层管理者的思想认识不到位,政治站位不够,没有真正领会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在处理发展和保护的关系上,还在打自己的“小九九”。第二,是不敢碰硬。口号都喊得很好,谁去真正抓落实?第三,就是作风不严不实。只是开个会布置一下,不去现场看,有的甚至连会都不开。如果没有检查督促以及考核问责这些连环炮、杀手锏,整改任务就悬在空中,落不了地。另外,有一些地方确实基础能力薄弱,有一个补短板的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精力物力财力解决问题。同时,中央环保督察是触动利益的,有的地方交织着腐败,问题就变得更复杂。
敷衍、虚假整改是督察重点
新京报:“回头看”发现的问题,出乎督察组意料吗?
相关负责人:这些敷衍、虚假整改、走过场的问题,我们启动“回头看”之前,已经有所预见,也是这次“回头看”的一个重点。以前可能是不作为、乱作为的问题更多,现在更多是不担当、不碰硬的问题。表面上红红火火,但病去如抽丝,真要抓整改,是要下工夫的。
新京报:回头看过程中,阻力大吗?
相关负责人:应该说,因为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力亲为,因为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中央环保督察不断向纵深发展,阻力比之前小了很多。第一轮督察结束后,地方党委政府提高了政治站位,加大了工作力度,也初步建立了长效机制。不过,中央环保督察是一项重要改革举措,改革一旦进入了深水区,就要啃硬骨头了。所以,地方的压力更大了,责任也更重了,要在“舍”“得”二字上下工夫。
新京报:“回头看”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相关负责人:虽然启动之前会有一些预判,知道会存在一些走过场的情形,但是现场发现的一些问题确实触目惊心。所以我觉得,中央环保督察包括“回头看”的制度设计,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关键少数,真的是抓住了“牛鼻子”。我们需要强有力的制度设计,发现了这么多问题,也侧面印证了“回头看”的必要性,有效保证了督察不是一阵风。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