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水养虾促潜江水生态城市建设

云上潜江报道 (潜江新闻网记者 曹以成)初夏时节,杨市办事处联兴村村民胡礼军的虾池进入收虾旺季,9亩的规模虽不算大,产生的效益可不少。

“今年投的800斤虾苗已经卖了2万多元。照这个行情,还可继续投放种苗,到年底估计纯收入有4万元左右。”胡礼军高兴地说道。

胡礼军的虾池紧挨着百里长渠九支渠,来自汉江的优质水源,经兴隆河、百里长渠源源不断注入,为他的虾池保障了充足优质的水源。但在去年之前,胡礼军和他的乡亲们还只能“望水兴叹”。

源头活水 实现清水养虾致富梦

“前几年我们村民就想养虾,但这边河渠杂草丛生,水都是黑的,根本养不了虾。”该村党支部书记胡孝新告诉记者,虾的命脉在于水,小龙虾生长和发育过程与良好的生活环境密不可分,所以养虾必须要有好水。

针对农民发展虾稻产业的良好愿望和迫切需求,在市委市政府大力扶持下,我市大力实施全域水体连通工程,升级主河道、改造分支流、疏通毛细渠,虾-稻种养基地全部实现“清水”灌田。

“我们筹措资金30多万元,疏挖了百里长渠七、八、九支渠,维修泵站2座,大大改善了农业用水条件。”市水务局城南河流域管理站站长熊元斌表示。

村里的河渠疏通了,杂草清除了,水也变清了。水源问题得以解决,村民养虾致富的理想也变成了现实。

“养虾之后,农户每亩地纯收入在4至5千元,收益有了很大提升。”胡孝新介绍,目前,全村总耕地面积2550亩,通过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虾池面积已达到1250亩。

水质改善 释放绿色产业新动能

为给小龙虾养殖提供更优质的外部生存条件,我市以水网工程建设为重点,深入开展全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运用微生物技术治理水体环境,使全市水环境质量得到很大提升。

此外,高科技频频运用到养殖过程中。目前,全市建立了16个小龙虾质量安全可追溯基地和一个中心监控平台,养殖基地都配备了专业仪器和设备。

“我们的设备是放在水里的,可以监测到水下环境,对养殖水质和外部环境进行实时在线监测,发现问题就能及时采取措施。”市水产局(市龙虾产业发展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通过大数据分析,能更精准掌握养殖情况,避免养殖风险。

据统计,去年我市虾稻种养面积同比增长15万亩,总面积高达65万亩,但小龙虾价格却不跌反涨,最高涨幅达到60%,释放出强大的经济效能。

该局副局长刘俊岭表示,下一步,将重点开展城乡黑臭水体治理、河湖水系连通和生态修养,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农业综合水价改革和水利“放管服”改革等,统筹解决水资源生态环境等问题,用最优质的水环境,撑起潜江高质量绿色发展之路。

好水养虾 力促水生态城市建设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长江沿岸湖北省生态环境修复工作时强调:“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一定要保护好。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

潜江因水而得名,2014年被水利部列为全国第二批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如何突破水资源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课题。

2017年,潜江投身“长江大保护”行动,在全市各大湖泊中展开规模空前的护水行动。

在返湾湖,斥资21亿元的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启动,退田还湖、渔民搬迁、水上拆围……湖域面积一年增加1.3万亩;江水、通河水、连湖水的引入,让湿地复绿,尽显生机。监测数据显示,流入的地表Ⅲ类水,经湿地净化后的水质达到近Ⅱ类水,湿地鸟类品种增加到119种。

在白鹭湖、汉江兴隆河等湖河沿线,主要干流沿线895家畜禽养殖场被关停拆除,52家排放不达标企业被关闭取缔,10艘采砂“三无”船只被依法查封……

如今,市民欣喜地看到,河湖生态系统逐步恢复,全市河渠有水皆清、有水皆有鱼;在白鹭湖,成群结队的白鹭在湖中自由飞翔、栖息,在返湾湖,全球极危物种“青头潜鸭”成为常客……放眼望去,眼前是一派清新自然的原生态美景,水乡园林城市因“水”而越发精致,越发生机盎然。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