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季里的养虾工

云上潜江报道 时下,“红色风暴”席卷全国。近年来,随着虾-稻产业快速发展,全市虾-稻产业从业人数超过10万人,标准化的虾稻共作模式催生了一大批养虾工。

5月6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高场办事处联丰村的绿畦生态农业公司虾稻共作基地。刚下了一场大雨,五六口精养池、虾稻田的水面蓝盈盈的。来自咸宁的养虾工老谢和搭档何师傅在齐腰身的水里推着一只皮划子忙碌着。二人穿着厚厚的防雨衣,一人将竹扦插入水中,扎紧地笼网,另一人将地笼网系在对面一根竹扦上。一块虾田,需要来来回回下几十个地笼网。

截至下午四点,老谢和何师傅给100亩虾稻田下了近200个地笼网,下午的工作告一段落。

“三四月份,主要是卖虾苗,五月份开始卖成品虾。”老谢告诉记者,养虾工每天晚上七八点开始捕虾,十一二点装筐称虾、上车,第二天早晨过完早后再补觉,下午给虾子喂食、挂地笼网。

“苦点累点不要紧,就是希望能卖个好价钱。”绿畦生态农业公司负责人宋继伟说,小龙虾是夜栖类动物,白天气温太高,不适合捕捞和长途运输,晚上气温低些,运到外地差不多是清晨,刚好赶上早市销售。

宋继伟说,养虾成本高、风险大,他把基地交给养虾工打理,自己主要负责收虾、运虾,往省内、湖南、河南、陕西等地贩运虾苗,运输虾苗一般在深夜和凌晨,他和另外一个司机换着开车。

临近黄昏,炊烟四起,一片宁静的田园风光。“晚上八点要下水收虾,趁着离晚饭还有点时间,赶紧到床上打个盹养足精神。”老谢说,他还要在基地里学一段时间,希望把这一致富技术带回家乡带动更多的人发家致富。(潜江日报记者 谢承威)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