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潜江报道 再一次,全国的目光在此聚焦。再一次,艺术的盛宴在此狂欢。顶着“中国戏剧之都”的闪耀光环,江汉平原小城潜江又行“惊世之举”——第二届全国剧本创作交易会今日隆重开幕,吸引来自全国诸多编剧“大咖”,汇集各方文化投资“大腕”和影视剧商界“大佬”,一场“剧本相亲秀”再次激情上演!
“举一市之力,办全国之事。”扛起戏剧文化大旗,潜江,有底气,有实力,更有担当。
一人,一城,一故事
图片来源:网络
说戏剧,不能不说曹禺。说曹禺,不得不提潜江。
“我认识许多人,听过许多熟悉和不熟悉的声音,但没有一处使我感到如此亲切,如此动心,像‘潜江人’这三个字,使我从心里觉得温暖、明亮。人问我:‘你贵处哪里?’我答:‘潜江’……”先生晚年病榻上甚念家乡,著笔家书《我是潜江人》。
这份家书,被家乡人民刻在曹禺公园的艺术廊柱上,刻在曹禺纪念馆的大理石影壁上,刻在潜江迈向“中国戏剧之都”的坚定步伐中……
为纪念先生、传承戏剧和弘扬文化,2004年,潜江首办曹禺文化周。市委、市政府将打造“曹禺文化品牌”作为全市文化战略。从此,一位名人,一座小城,故事无限续集。
“曹禺文化周在我市已成功举办三届,潜江‘曹禺文化品牌’已深入人心。”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春平说,发挥名人效应,通过曹禺文化周等一系列文化活动,正是潜江高擎文化旗帜、扩展文化品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有效手段。
从“民歌之乡”的美名,到“花鼓之城”的名声,再到“戏剧之都”的名片。城市孕育戏剧,而戏剧也可以成为一座城市的文化标签,赋予了潜江以新的内涵。借曹禺文化周,一台台京剧、黄梅戏、沪剧等20余剧种在潜江上演,北京人艺更是两度来潜演绎先生代表作《雷雨》《日出》……
而文化带来的生产力,则与经济一道在这座城市“比翼双飞”。“利用曹禺文化这块无尽的宝藏,一系列优秀资源在潜江得以有效配置利用,进而推动我市经济结构的优化、发展与飞跃。”王春平说。
“曹禺文化品牌”已深入人心,由文化名人到名人文化,由名人文化到文化品牌,由文化品牌到文化产业的转型和跨越,直接推动了潜江文化旅游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先后投入20多亿元,建成曹禺戏楼、曹禺公园、曹禺纪念馆、曹禺祖居、梅苑等文化设施,进一步巩固了潜江戏剧文化在全省的领先地位。
近年来,潜江又借助这一品牌的号召力,向全国剧作家发出邀请函,着力打造“中国戏剧之都”。“我市大手笔建设了一批戏剧文化设施,扶持本地院团打造戏剧精品,与华师联合办班培育戏剧后备人才,与高端平台合作开展系列戏剧及剧本创作交流活动,走出去与英国莎士比亚故乡斯特拉福镇结成友好城市……”王春平介绍,于去年11月举行的首届全国剧本创作交易会,正夯实着潜江“中国戏剧之都”的地位,为繁荣全国剧本创作和交易提供了平台、注入了活力!
一剧,一戏,一舞台
图片来源:人民网
“第七届‘中国影协杯’优秀电影剧作分别是:牛建荣的《伞头和他的女人》,王小帅、方镭、李非共同编剧的《闯入者》,管虎、董润年的《老炮儿》……”9月4日,中国电影家协会、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频道节目中心、湖北省潜江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七届“中国影协杯”优秀电影剧作推选活动在京举行。
参与联合主办“中国影协杯”,正是潜江打造全国电影剧本创作基地又一举。
影剧院前排起的长队,电视、手机等各种视频终端前等候新剧更新,现代人对精神艺术的渴望,推动着我国文化市场日渐繁荣。而潜江,看到的却是隐忧——“剧本荒”。
中国剧协《剧本》杂志社原主编黎继德,总结国内剧本创作交易现状一针见血:“一是编剧人才大量流失,青黄不接,后继乏人;二是剧本创作急剧滑坡,数量减少,质量降低;三是剧本推介不畅,没有渠道,缺少平台,供需‘失联’。”
市文体旅新局局长徐中兵介绍,早在动议举办剧本创作交易会前,我市调研发现,过去困扰舞台剧、歌舞剧的“剧本荒”,如今已向影视剧蔓延,“一些好的剧本,创作费用更是高达数百万元。”
剧本剧本,一剧之本。在许多剧作家的抽屉里,作品找不到合适的渠道推介,“胎死腹中”;而另一面,一些院团却在为缺少好剧本发愁。
潜江能否搭建全国性的剧本交易平台?2015年,我市大胆构想,并向省委及中国文联汇报,获一致肯定。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梁伟年批示:“潜江市的探索,应予支持。怎样把精英剧本创作与草根剧本创作搞得活起来,这是交易之源。”
有了底气,又得支持,潜江不仅要搭起剧本交易的平台,也要在“戏剧之都”的舞台上唱出好戏!“让剧本交易从台下走上台前,邀请全国编剧和投资公司来潜‘相亲’。”徐中兵说。
一创,一新,一盛宴
图片来源:人民网
搭建全国性的剧本创作交易平台,国内尚无成功经验可借鉴。潜江,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据统计,全国目前有近8万人创作剧本,在职剧作家约300余人。然而,出于市场考虑,影视剧公司一般不会选择与业余编剧合作,基本都是私底下找某个专业编剧采取定制式合作,由此导致剧本创作无法满足院团需求。“谁都知道,民间不乏优秀剧本,但没人愿意多冒险。”徐中兵坦言。
如何破荒?难题面前,潜江创新——
放大内在优势。借助曹禺文化的品牌号召力向全国剧作家发出邀请函,大手笔建设的曹禺大剧院、梅花奖艺术交流中心、曹禺剧本奖创作基地等一批戏剧文化设施更是张显潜江的戏剧文化底蕴和内涵。
巧借外部力量。市领导多次赴北京、武汉等地接洽,筹划建立全国剧本创作交易中心事宜,获中国文联批示同意,中国剧协、中国影协和中国视协成为支持单位,省委宣传部更是全力支持我市探索和创新平台创建。
这些,为我市平台搭建戏剧创作交易平台集聚资源。一批全国著名编剧纷纷踏潜采访创作,各种剧本培训交流活动不断,全国小戏小品等一批戏剧展演地也花落潜江……
“两届全国优秀剧本征集评选活动,见证了我市在全国剧本创作领域的影响力。”王春平介绍,于上月结束的第二届剧本征集活动共收到剧本820部,比去年增长183%,其中省外648部占80%,国外2部(新西兰、美国)。
“潜江小地方,却办了件全国的大事。”全国文联党组书记赵实如是评价。全国乃至全球各地精品在此聚集狂欢,本地的草根创作也一同百花齐花。
一口地道的方言,活灵活现的表演,上演出精彩又搞笑的平民小故事。随着“三江锅系列”视频短片在微信朋友圈迅速蹿红,这个由业余编剧、导演和演员搭起的“草台班子”,知名度从潜江横扫天门、仙桃等地……剧本交易会,打开了一条连通精品创作和草根创作的通道。不仅于此,我市打造的网上剧作家之家“搜剧网”,也让精品剧本和草根剧本同台竞争,让“三江锅”团长阮飞刚等草根们飞舞起了梦想的翅膀!
而戏剧,越来越成为潜江人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市井乡村,百姓爱看的不仅有花鼓戏,话剧、电影等也备受欢迎;中青年编剧读书班、影视编剧培训班、梅花奖演员读书班等,让精英和草根们激情狂欢……
纵观国内外,经济实力强大的城市必然是文化艺术的中心。当前,潜江戏剧文化建设已驶入“快车道”,进入加速期。期待一场场“好戏连台”,让潜江闪耀文化气质加经济实力的无限魅力!(潜江日报记者 雷丰)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