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双修”:美了环境乐了百姓

云上潜江报道 城市在快速“长大”,而诸多“城市病”也日益突出。

2017年7月,我市被国家住建部确定为全国第三批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城市,是我省两座试点城市之一。

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简称城市“双修”。其中,生态修复,旨在有计划、有步骤地修复被破坏的河流、植被,重点是通过一系列手段恢复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城市修补,重点是不断改善城市公共服务质量,改进市政基础设施条件,发掘和保护城市历史文化和社会网络,使城市功能体系及其承载的空间场所得到全面系统的修复、弥补和完善。

列为试点后,我市立即成立以市委书记黄剑雄为组长,市委副书记、市长龚定荣为第一副组长,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领导为副组长的城市“双修”工作领导小组,以解决城市问题为导向,以转变发展模式为目标,通过城市“双修”弥补城市欠账,促进城市更新,全力打造和谐宜居、富有活力、独具特色的水乡园林精致城市,让潜江人民为之骄傲、为之自豪、为之幸福。

半年来,潜江“城市颜值”不断提升。

市政建设让城市更敞亮

潜阳路,这条318国道线上的“老潜江”主干道,潜江城区路网的大动脉,近些年来,饱受拥堵之苦。

城市“双修”工作展开以后,狭窄拥堵的潜阳路扩建为宽阔平坦的双向6车道,道路两旁破旧的城区老房也进行了建筑立面改造,协调的色彩,悦目的色调,统一的装饰,令人耳目一新。

路宽了,街美了,道路通畅了,沿路居民的心也顺畅了。

市城市“双修”工程城管局项目建设指挥部相关负责人潘凯峰介绍,潜阳路升级改造项目按照“一路一景”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保留了路边的树木,搭配以不同的鲜花,保证四季皆有景。

同时,潜阳路升级改造工程还对道路管网进行了雨污分流,污水横流、雨天“看海”的现象成为过去。

潜阳路成功升级改造后,江汉路、东风路也开始紧锣密鼓施工,通过市政道路维修、立面整治、夜景亮化、绿化建设等工程,道路变宽了、植被变美了、街道变亮了。

一条条道路的扩建改造,让潜江城“血管”通畅,不再“淤堵”。

环境整治让城市更美丽

潜江,是享誉已久的水乡园林,一座被水环绕的城市。然而,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加之人类活动的破坏,城内多处河湖已成无源死水,又黑又臭,城区居民苦不堪言。

水乃生命之源,必须保证城区水体水质。我市启动水系连通工程,引汉江活水入百里长渠,并连通百里长渠与城市各河湖水体。

水系连通工程早已完工,但黑臭水体整治任重而道远,借城市“双修”试点之机,我市开始深入推进黑臭水体整治,由治标转向治本。

位于城南的一支渠,河床高于上游百里长渠和下游城南河,成为一条“天河”,清水进不来,污水出不去。

家住金桥郡小区的李寻每天进出都得经过一支渠,他说:“这条渠里的水黑得发亮,恶臭难忍,一旦下大雨,污水直接流到路面,不敢下脚。”

“为了解决难题,我们将百里长渠的清水抽入一支渠。同时,实施雨污分流,将排进渠中的生活污水通过管网送至污水处理厂,将清水引入下游城南河。”市城建项目管理中心负责人瞿祥祖介绍。

“总长近2公里的一支渠共阻截了58个污水口,目前雨污分流、截污工程均已完成,正在进行的沿线绿化建设和道路黑化工程也已基本完工。”瞿祥祖说。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市内各支渠,城南河,黄滩泵站,南门河1、2、3号湖,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全面展开,水乡园林逐渐恢复水清岸绿的风貌。

绿化建设让城市更宜居

“偌大一个潜江城,就只有一个曹禺公园可以休闲,再没有其他可游玩的去处了。”走在大街上,时常能听到市民如此抱怨。

然而,在拥挤的城区征用大片土地修建公园不太现实。如今,城市“双修”带来了新的公园理念“口袋公园”——面积几百至几千平方米不等,充分利用各处闲置地块,种花木植被,建休闲设施。城市里密布的“口袋”,让市民出门见绿。

“我市将通过拆违、拆墙透绿、见缝插绿等方式,因地制宜,尽可能多地建设‘口袋公园’。”市园林局总工程师黄知玉说。

据市城市“双修”工程城管局项目建设指挥部数据显示,目前城区已有30多处临街空地开始建设“口袋公园”。

此外,作为潜江城区正中心的大型游园,城市“双修”工程也正着力对南门河游园的承载能力、功能布局进行升级。(潜江日报记者 张 悦)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