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江新闻网讯 大量畜禽粪污是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原因,但如果能够有效处置、合理利用,畜禽粪污就会变成宝贵的资源,为畜牧业转型升级带来契机。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饮用水源地水质,市畜牧兽医局按照生态优化、改关并举、规范管理、积极推进、长效监管的原则,对全市养殖场(户)实施“一场一策”养殖污染治理。结合各地实际,因地制宜,因场而治,推进畜禽清洁生产和生态化养殖,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减量化排放、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促进我市畜牧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环保“三同步” 发酵系统有奇效
昨日,记者来到坐落于市种畜场的好资源原种猪场。猪场的右侧就是异位发酵床,里面堆着满满的发酵物。“猪场的粪污在这里处理后,直接形成有机肥料,每吨售价600元左右,主要客户是附近的农户以及有机蔬菜种植户。”猪场业主王印告诉记者。
2014年,在猪场建设之初,王印就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他将生产设施与环保设施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使用,引入粪污异位发酵床处理模式,让猪场实现“零污染、资源化”目标。
异位发酵床的原理很简单,在王印的带领下,记者在猪场逛了一圈便已明了。猪舍分两层,种猪养殖在第二层,猪的粪污直接通过全漏缝地板落到底层,再经由地下排污管道到达全封闭的积污池,最后通过管道抽到异位发酵床即可制成有机肥料。“这样既能做到雨污分流,又可以减少猪场的臭味,最后这些粪污还能实现再次利用。”王印说。
王印的这套环保设备按照1200头种猪的标准建成,投入近40万元。目前猪场养殖了400头原种母猪,明年准备扩展到600头。“粪污是猪场最大的污染源,现在我的猪场可以说没有污染。”王印表示。
“异位发酵床是目前我市主推的一种畜禽养殖粪污处理模式,根据养殖场大小,投入各有高低,能一劳永逸地解决粪污问题。”市畜牧兽医局总工程师方四海说道。
猪场扩规 先上环保设施
在龙湾镇竺场村,养了近20年生猪的杨华美带着记者来到他即将建成的新厂房。
厂房一侧,工人正在建设刮粪池;另一侧,异位发酵床已经建好。“猪粪沉淀后,通过刮粪片将猪粪刮到池子里,再经过异位发酵床处理,这样不会影响周边居民正常生产生活。”杨华美说。
随后,记者来到紧挨着的另两处厂房,这两处厂房历史较久,处理粪污一直采用的是沼气池处理模式。“沼气处理起来总是有些弊端,不像现在做成有机肥,可以直接在农田使用。”杨华美告诉记者,趁着建设新厂房,他将两处老厂房也进行了改造,等新设备一到,就可以运行了。
待杨华美的新厂房建成后,3处猪场年出栏量可达3000头,3套环保设施花费不到30万元。“猪要养,环保首先要跟上!”杨华美斩钉截铁地说。
老场改造 粪污不再是困扰
张金镇规模养殖场多,养殖污染重。自推进“一场一策”以来,全镇47家规模养殖场已治理到位29家,还有18家正在筹备当中。“10月底之前要全部改造完成。”张金镇畜牧兽医站站长胡安龙说。
在胡安龙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三定村一组的永玲良种猪场。这家猪场采用的是工业深度治污模式。“与异位发酵床模式相比,工业深度治污投入大,运行成本高,但更易于管理。”胡安龙介绍。
猪场发展到现在有20余年了,业主王来新年纪渐大,就将猪场交给儿子王中杰管理。“儿子在大学专门学的这个专业,知道怎么处理更环保,交给他我放心。”王来新笑着说。
“这套环保设施和工厂的环保设施原理一样,将粪污经过净化处理后再排放,水质达到可排放标准,不会对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王中杰说道。
“所谓‘一场一策’养殖污染治理,就是根据每个养殖场的具体情况,制定具体的治污方案,解决养殖场的污染问题,加快推进潜江畜牧业绿色发展。”方四海解释道。
“截至目前,全市规模养殖场372家,已完成治理73家,正在治理78家。在养殖大镇老新镇,养殖户比较多的王场镇、浩口镇等地推进顺利,但在全市的推进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业主治理的格局还未完全形成,养殖户的环保意识、对养殖污染治理重要性认识不足,资金投入不够等问题依然存在。到本月31日,无法治理的养殖场(户)将一律关停。”方四海说。(潜江日报记者 谢白蓉)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