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堤村里的新鲜事儿

  潜江新闻网讯 “人们都说高石碑是潜江的西伯利亚,那老堤村就是高石碑的西伯利亚,这里不仅偏远,基础设施也很差。”村党支部书记李元华一语道出了老堤村贫困的主要原因。“不过,自从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扶贫工作队和镇扶贫工作组来到咱们村,村里新鲜事不少呢!”李元华话锋一转道。

村里有了水泥路

  村里路太糟,晴天还好,下了雨根本没法走。村民们因为路的问题没少抱怨,可村里条件差,想要户户通,实在太困难。

  老堤村地处高石碑镇西北隅,气候阴冷,土地贫瘠,全村找不到一米的硬化水泥路,农田排灌设施也很落后。32户贫困户124人,分散于全村7个村民小组。到最远的贫困户家,从村委会出发,要走上一个多小时。

  要致富,先修路。越深入走访,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扶贫工作队越迫切想要为基础设施薄弱的老堤村破解这一难题。之后的几个月,他们东奔西走,积极协调,成功为老堤村申请到通村公路项目。

  今年4月,总投资80万元,全长2.91公里的老堤村中心路修建正式启动了。开工那天,村民们自发来到现场,见证这一重要时刻。

  “村民得知要修路都十分支持,建设速度很快,上月底就通车了。”扶贫工作队队员张文华还向记者透露道:“上个星期,我们局全体干部职工又组织了捐款,希望能为改善老堤村的基础设施条件多贡献一份力量。”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我的愿望是把养虾搞起来。”在老堤村四组,贫困户董家荣对第一次登门的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扶贫工作队说出自己的想法。

  董家荣的老伴因肝癌过世,两个儿子虽在外地打工,但收入也不多,仅能维持生计。家里就剩下董家荣和两个孙子,以及八十岁的父母。“给老公看病花掉了所有积蓄,还欠了几万元的债。你看我的老父母,腰椎、腿都不好,每个星期都得去医院。”家庭的重担让她神情有些憔悴。

  病了穷了苦了,对于曾闭塞的老堤村人来说,认命比自强简单得多。“我长这么大就去过两次潜江市区,还都是去医院,村里像我这样的人挺多的。”董家荣说。

  可偏偏是这样一个人,却敢于“吃螃蟹”,在村里第一个养起小龙虾。她说,她从电视上看到别人养虾赚了钱,想着自家也有池塘,为什么不试试呢?由于没钱买虾苗,她在野沟里捕了虾放进池塘里,又种起水草,就这么简单试了一年,5亩的池塘也收获了2000多元。尝到甜头的她,想着把剩余5亩池塘也进行改造。于是,才有了之前的一幕。

  扶贫工作组了解到董家荣的诉求后,立马给她联系虾苗、申请贷款,还时不时上门看看她有什么困难,鼓励她把养虾干起来。“今年,不少人来问我养虾的事呢。”她告诉记者,看到养虾比种粮食赚钱,不仅贫困户,连家庭条件好的人都来向她讨教。

  有了第一个养虾,又有了第一个养鸡。贫困户董正清去年在家里养了800只鸡,现在却因为资金困难想要放弃。工作队得知后先后多次上门给他做工作,又积极帮他申请贷款。“你放心干,我们一定帮你把贷款申请下来。”这一番恳切的承诺,让他坚定了信心,隔天一大早就奔到镇里选购鸡苗去了。

  扶贫工作队的张文华说:“扶贫先扶志,老堤村村民观念都很保守,我们希望通过典型引路,让更多人看到脱贫的希望,把信心扶起来。”

菊花铺就致富路

  夏日里,村民们赶着好天气在田里忙活。行进在刚收获完的麦地间,一片菊花格外醒目。

  “今年,我们把菊花产业扶贫作为一项重要措施,引进湖北福朵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让公司带动老堤村村民开展特色种植,提高群众收入。”高石碑镇副镇长金晓春向记者介绍。福朵生态农业有限公司2011年底在该镇曾岭村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组织村民开展菊花种植,统一供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回收,实现每亩6000余元的收入。

  去年底,镇里计划把高效菊花种植模式在老堤村进行复制,原以为会得到大伙的广泛支持,但是反应平平。“我们田很少,种菊花合适吗?”“以前没搞过,技术什么的都不懂啊。”“公司靠得住吗,能承担风险吗?”

  群众有疑惑,镇里就逐个逐个解答,请来公司负责人讲效益、讲模式;找来曾岭村种菊能手谈感受、说体验……这才给大伙吃了定心丸。贫困户董家明和80多户村民拿出了自家的田,也走上了“公司+农户”的脱贫致富道路。

  “和以前都不一样了,扶贫还真让咱们见识了不少新鲜事咧。”董家明一番话,让工作队、镇、村里的同志都乐了起来,笑声里满是对新生活的向往。(“荆楚行”记者 成妍 李伟)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