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联姻”力求为老年人构筑“无忧夕阳红”

新华社北京7月27日电  题:医养“联姻”力求为老年人构筑“无忧夕阳红”

新华社记者潘祺、罗争光

“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是党和政府对全国2亿多老年人的庄重承诺。

五年来,我国直面养老服务产生的新情况新问题,夯实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打造“医养结合”新机制,力求为老年人营造舒心、安心、静心的“无忧夕阳红”。

大力推进“医养结合”建设

“养老院住着哪儿都好,就是怕生病。”今年72岁的董凤青老人住在哈尔滨的一家民办养老院。在她看来,养老院吃得好、住得好,唯一不好的就是生了点病就得去医院,除了折腾,还得花两份床位钱。

董大娘的情况并非个例。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3亿人。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到2020年,全国老年抚养比例将提高到28%。

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养老机构“不医护”、医疗机构“不养老”的问题十分突出,使得老年人难以获得高质量的养老服务。

为解决这一突出问题,从2015年国家卫生计生委、民政部等牵头出台《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到2016年4月民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发布《关于做好医养结合服务机构许可工作的通知》,再到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一系列重要文件破除了体制桎梏,为推动“医养结合”提供了政策支持。

目前,全国已选取90个地区开展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人力资源劳动保障部也出台了相关意见,简化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审查,探索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

同时,全国已有29个省区市出台了省级“医养结合”实施意见。在黑龙江,全省200张床位以上的养老机构90%内设了医疗机构;浙江、甘肃、河北等地启动“医养结合”省级试点,探索适合城乡特点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贵州省将中医治未病理念、中医药养生保健特色服务融入“医养结合”。

“医养结合”解决大问题

86岁的杨西欧老人住在成都市双流区华孝·颐养居养老院,以前治疗牙痛都要到当地医院输液,来回奔波行动不便。现在牙痛了,他只需从三楼的住所搬进二楼的护理院,方便多了。

而在上海,普陀区社会福利院负责人朱芹介绍说,该院配有5名专职医护人员和1名药剂师,负责234名老人的健康状况。医务室虽小,却设置了检查室、排药室等,药房内老年常见病药品整齐罗列,医保结算也已开通。

对于那些闲置甚至陷入困境的医疗资源而言,“医养结合”同样为他们打开了一条新路。

在黑龙江省大庆市,庆新老年护理院突出全程无陪照料服务特色,主要收住因脑外伤、脑血管意外等疾病后遗症期长期卧床、植物人状态、临终状态的老年人;大庆市萨尔图区医养康复中心主要收住肿瘤终末期的老年人;大庆市仁爱养老院主要解决患有尿毒症老年人的医疗照料问题……

如今,大庆市已建成10家“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床位1563张。同时,还将“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纳入了医疗定点范畴,让入住的参保老年人按规定享受相应的医保待遇。

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推进有条件的养老院内设医务室、护理站和内设医务室纳入医保定点单位的工作,同时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与老年人家庭建立签约服务关系,促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与医疗服务协调发展。

期待“医养结合”满足更多期待

经过几年推进,“医养结合”已成为服务老年人的重要方法,但也存在多头管理、不够规范、医保覆盖率低、专业医生和护理人员缺失等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杜鹏等专家指出,各级政府在推进“医养结合”工作过程中,要支持养老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立医院之间建立固定协作关系,探索推动养老医疗联合体建设。同时,加强对养老院开展医疗卫生服务的人才技术支持,鼓励执业医师到符合条件的养老院内设医疗机构多点执业。

据了解,为加大养老专业人才培养力度,不断拓宽渠道,全国已建成培训基地68家,有134所院校开设了护理专业,多渠道开展岗位培训、在职远程教育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同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养老人才提供就业、服务等各类保障。

民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要综合考虑服务需求和老龄化进程,统筹规划基层卫生机构病床规模,病床应以护理、康复为主,有条件的可设置安宁疗护、老年养护病床。同时,也将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与老年人家庭建立签约服务关系,为老年人提供连续性的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促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与医疗服务协调发展。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