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天才”王芗远:我希望有一个全新的身份

\

王芗远近照

云上潜江报道 年少成名,他被誉为“诗歌天才”,12岁受邀担任湖南卫视“天天向上”、江苏卫视“非常了得”等节目嘉宾,15岁出版诗集,17岁成为湖北省文学院签约作家,全国一百多家媒体曾报道其诗歌才华和成长经历。今年夏天,他高中毕业,被北京大学录取。在巨大的光环下,王芗远说:“我觉得现在自己就像是生活在一根细长的管子里,四周狭窄、封闭,但是心中又有一股力量希望能够突破,冲出管口。我希望有一个全新的身份。”

最享受的是写诗的过程

王芗远的母亲和外公外婆是土生土长的潜江人,每年寒暑假,王芗远都会回潜江小住一段时间,今年也不例外。听得懂潜江话、爱吃油焖大虾和焌米茶的王芗远算得上是半个潜江人。他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写诗一直到现在,已经出版了《布袋里的信仰》《她们这样叫你》两本诗集。再加上没有收录进去的诗,算下来诗歌的总量已经超过了千首。

家庭的熏陶往往是影响孩子重要的一环。王芗远的父亲也是一名诗人,在王芗远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常常在他面前作诗,带领他畅游在诗歌的世界中。耳濡目染下,王芗远上小学二年级便开始尝试着写诗,开始了“一发不可收拾”的诗歌创作生涯。

2010年是王芗远人生中的巨大转折点,12岁的王芗远参加了广东小学生诗歌节,同年5月,参赛作品《夏天到了,春天还没来》被该活动组委会在微博上张贴出来,获得了极高的赞誉,当时的王芗远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为了网络红人。

“我真正享受的是写诗的过程,那是一种非常美妙的体验,沉溺在其中,倾听自己的内心,享受与世隔绝的安静。”“对于诗歌,印象最深的时候,是在写不出来和才思泉涌这两种极端的时刻。”王芗远笑道。

回忆往昔,王芗远十分怀念每天早晨父亲骑车送他上学的温暖时光,坐在自行车后座上,听着父亲点评他创作的每一首诗歌。“父亲是一个对我要求很高的人,他希望我能够做到完美。”每当父亲表扬王芗远,喜滋滋的心情可以持续一整天,父亲的鼓励和帮助也是王芗远爱上了诗歌创作的原因之一。

从略带童趣天真的儿童诗到在诗中注入对青春的思考,王芗远有着无比纯净的内心世界。诗人张执浩这样评价:“他已逐渐摆脱了早期的混沌,走向了纯净和明晰,在咏叹青春的同时,字里行间渗透着爱的力量。”

有着一颗赤子之心的王芗远一如既往地爱着诗歌,爱着这个带给他快乐、想象、感悟的纯净世界。“诗歌的灵感来源于生活,同样的事物在不同的人看来都会被赋予不一样的意义。”永远对生活保持着好奇,随性创作,如同追风少年般,王芗远也追逐着诗歌带给他的惊喜。

是光环亦是迷宫

年少成名的王芗远只是一个爱文学、爱玩耍、开朗活泼的男孩,没有想过成名之后会和以往有什么不同。“当时的自己并没有意识到什么叫做出名,曾经有诗人朋友担心过早地出名会给我带来影响。也许是还小,对这些话也是一笑置之。”

“诗歌天使”“诗歌之星”都是在王芗远被大家所熟知后,外界对他的称呼。“坦白的讲,随着年岁的增长,我开始抗拒这些评价。”王芗远有些无奈。

从12岁开始,以诗歌而出名的王芗远参加了各种各样的活动、比赛和采访,有些是自愿,有些是迫于无奈。在外人看来,“诗歌天才”王芗远就像是别人家的孩子,初中跳级成绩依然优异,创作获得过无数荣誉和赞扬。

刚开始,王芗远开心于外界对他的肯定并且把这些赞赏当做了自己努力的动力。可是慢慢地,王芗远开始变得不那么开心了。“长期生活在一起的某一个人突然变得不一样,大家会觉得你依然还是你,没有什么区别。可如果到了一个新的环境,大家会因为你的不一样而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从小到大,王芗远没有很多可以称得上好朋友的同龄人,一部分缘于跳级,另一部分原因是缘于自己的心理暗示。

“其实特别后悔跳级这个决定。”每当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之中时,十五六岁的王芗远感觉到了自己和周围的其他同学不太一样。“走在路上总会认为同学对我指指点点。”回想起往事,王芗远有点不好意思,“进入学校时,会觉得自己顶着诗人的称号,和周围的同学没有太多共同语言。”这样的想法给王芗远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和心理负担。高三那年,王芗远曾度过了最为难熬的一个月。

超负荷的学习强度让每一个面临高考的学生倍感压力,这个时候的王芗远依旧坚持在写诗。“高三的时候内心其实非常压抑的,在没有灵感的情况下我也会逼着自己去写,就像是为了写诗而去写诗。”面临高考的压力,在众人目光下长大的王芗远会害怕自己有一天辜负了大家对自己的期望,会认为“天才诗人”变得不会写诗了。那一段时间的王芗远过得非常煎熬,犹如置身于一个走不出去的迷宫,将自己困在其中却没有办法逃脱,只能慢慢等待着时间带走烦恼。

年少成名好似一个巨大的光环,在享受着大家的赞誉时便困住了自己的内心,闯不进去、走不出来。

探寻外面的世界

王芗远有时候希望自己能像一个普通人一样生活,随心所欲。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渐渐看淡了这些光环。“其实最重要的还是自己,不要被外界的看法所左右,如果我认为我就是一个普通人,那么我就可以过得很快活。”

“不想再逼着自己去写诗,不要抛弃了写诗的初衷,希望每写下一首诗时都有着最好的状态。”看开之后的王芗远变得轻松了许多。“这个暑假我大概只写了不到十首,并趁着有时间去了一趟广西,看到了许多从未看到的东西。”王芗远喜欢旅游,他觉得应该多出去走走看看,主动贴近生活,在创作时才有着更加深刻的感悟。

今年夏天,王芗远以高分被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录取,即将开始一段全新的生活。这个才18岁的大男孩显然对大学生活有着美好的憧憬:“我现在最希望的是能有一个新的环境,在那里,我有一个全新的身份。”

喜欢吉他,曾经想过组建乐队;想一个人出去旅行;尝试进行野外活动。说起入学后的生活,王芗远显得特别开心,眼睛里闪烁着莹莹的亮光。

“我觉得现在自己就像是生活在一根细长的管子里,四周狭窄、封闭,但是心中又有一股力量希望能够突破,冲出管口。”王芗远这样定义自己目前的状态。

18岁的年纪,没有什么不可能,转变的过程必然痛苦,柳暗花明后的欣喜也只有迈出了那一步才可以体会到。谈到未来的打算,王芗远还没有一个成型的方向,“不过我不一定学文学,写诗只是我的爱好,我不想把写诗这一爱好当成未来的全部。”(潜江日报记者 关伯煜 实习生 兰子君)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