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乡园林书写“民生答卷”

云上潜江报道 经济加快发展,如何让城市更有温度?

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唯一答案。

抗击洪涝灾害,打通乡村道路“最后一公里”,助力就业创业,树立道德楷模……

五年来,潜江市委市政府以一系列实在举措,致力改善民生、造福百姓,构建了共建共享、安定和谐的生动局面,让群众幸福指数始终与GDP齐头并进。

民生工程惠民生

去年底,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来到了后湖管理区,让长期以地下水为主水源的群众,用上了更干净的河水。

农工梁永军高兴地说:“地下水水质硬、杂质多,烧个水,壶里面就有一层垢。现在用的是河水,水清亮又安全,现在的日子越过越好哩。”

一方清水让成千上万如梁永军的群众品尝到了幸福生活的滋味。2011年,我市农村安全饮水人口为63.32万人,普及率为74.54%。截止到2016年底,全市农村饮水安全人口达84.78万人,农村饮水安全覆盖率达到99.8%。农村饮水安全覆盖率排在全省先进行列。

水变得好了,道路也越来越通畅。

在城市,断头路连起来了,背街小巷的灯也亮了起来;在农村,危桥逐渐消失在大伙儿的视野里,柏油马路直接通到家门口;在乡村,园林至总口、熊口、竹根滩、王场4条公交线路开通,让广大农村居民出行更方便,享受到更好的公益性服务。

翻阅这五年的民生答卷,一幕幕总是令人难忘:

投资20亿元以上,建设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扶植文化产业发展。投入1000多万元,实施城乡网格化管理,初步实现居民“办事不出村”。

投入6000多万元建立城乡视频监控系统,打造了全方位、全天候、全覆盖的“天网”工程,“两抢”等可防性刑事案件下降60%。

投入2250多万元,为全市中小学校、幼儿园配齐保安和校车。

……

数据显示,五年来,我市累计投入32亿元,扎实办好民生实事,真正把为民的情怀刻在行动上。

让百姓生活更美好

夏至,三板桥社区居民蒋世林因感冒来到社区服务站就医。医生徐芳耐心给大爷诊治,并教授他夏季保养身体的知识。

“以前看病都往大医院跑,像我们年纪大很不方便。现在小病都可以在社区卫生站看,他们还时常上门来回访。”蒋世林如是说。

三板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签约服务”是我市深化基层医疗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市卫计委负责人介绍,2015年,我市率先在全国建立了公共卫生项目“123”签约服务体系。

“123”服务体系即“一个服务机构”“两个服务团队”“三项服务职能”,分别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为一个服务单位,组成责任医生团队和健康评估与行为干预团队,负责辖区人口的基本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和居民健康评估与行为干预服务。

如今,潜江首创的“医卫结合”模式已在全国推广,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五年来,我市在全省率先建立特殊困难群众救助制度,社保制度实现由“政策全覆盖”到“人口全覆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等保障标准均居全省前列。

教育是民生关注的热点问题,五年中,我市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新、改建校舍236栋、运动场98个,添置设备101万台(套),教育现代化加快推进,基本实现由“有学上”向“上好学”的转变。

与此同时,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涌现了秦开美、王林华等模范群体,立德行善成为时尚;成功处置“6·10”浩口劫持人质事件;严厉打击各类毒品犯罪,有效遏制毒品蔓延势头;食品药品安全、生产安全等监管持续强化,治超治限深入推进,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位居全省前列。

幸福路上不掉队

随着经济发展驶上快车道,百姓生活也快步向前。幸福路上,少一人都不行!

一场自上而下的扶贫攻坚战由此打响,潜江也不甘落后。

如今,扶贫战场捷报频传:我市贫困人口由64052人减少到28225人,贫困发生率由9%下降到3.9%。截止到2016年底,已出列贫困村27个,已脱贫贫困人口23880人,全市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值达到9343元/年。

不脱贫,不撤退。我市在精准扶贫中写下了“潜江作为”——

深入分析找“穷因”。通过对建档立卡数据库认真分析及入户调查,深入分析致贫原因,创新提出“扶贫十法”,并制定《脱贫攻坚政策项目菜单》,提供65项政策帮扶模式供贫困户选择,为贫困户脱贫寻找到了精准的帮扶路径。

产业扶持改“穷业”。1022万元产业扶贫补贴资金直补到户,因地制宜引导和鼓励贫困户发展虾稻、稻虾、大豆、潜半夏、果蔬等优势产业。采取流转土地、建立扶贫产业基地、发展订单农业、推广按户连片高效种养模式,贫困户通过入股、务工、合作、加盟等形式摆脱贫困。2016年,全市有13653名贫困对象通过发展生产脱贫。

就业培训挖“穷念”。成立潜江市小龙虾职业技术学院等5个定点培训机构和22个实训基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农业种植养殖、月嫂等培训16479人次。在51个贫困村按照每村2人的标准开发102个公益性岗位。2016年,全市贫困劳动力共有25853人实现就业创业,占贫困劳动力的64.9%。

整村推进换“穷貌”。2016年,共整合投资1.18亿元,实施29个贫困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82个,启动贫困户危房改造518户。设施齐全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和文体广场、标准合格的村卫生室、绿化亮化的通村公路、安全舒适的居民住房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观,村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增长,贫困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幸福安康是民心所向。如今,奔跑在幸福道路上的水乡园林,正不断书写着民生发展的新篇章!(潜江日报记者 李伟)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