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轨上的肯尼亚”期待“中国制造”助其腾飞

5月17日,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一列客运列车行驶在老式米轨铁路上。新华社记者 孙瑞博 摄

新华社内罗毕5月29日电  通讯:“铁轨上的肯尼亚”期待“中国制造”助其腾飞

新华社记者 姚远 金正

最近,肯尼亚内罗毕的铁路博物馆人气比平时旺了许多。“中国制造”的蒙巴萨-内罗毕标轨铁路(蒙内铁路)即将开通的消息让这个东非国家兴奋不已。一百年前乘着火车奔向独立的肯尼亚,如今期待崭新的“中国制造”铁路助其实现经济腾飞。

“肯尼亚是诞生在铁轨上的国家。”博物馆的小册子如此介绍肯尼亚与铁路的“亲密”关系。

肯尼亚的第一条铁路米轨铁路诞生于1901年,由当时的英国殖民者修建,彼时“肯尼亚”这个名称尚不存在。对于英国殖民者而言,这里只是一片无名的荒原,挡在了他们和乌干达丰富的矿藏之间。

为了打开乌干达的大门,加强对英属东非的控制,英国政府决定在东非修筑一条铁路,连接印度洋上的蒙巴萨港和内陆的乌干达。由于修建条件异常艰苦,大批印度劳工死亡,这条铁路也被称为“疯狂的铁路”。

“当时修建铁路的印度劳工没有现在的大型机械,很多铺设工作只能依靠简单的工具,甚至是徒手。”博物馆馆长莫里斯·巴拉萨告诉记者,根据博物馆的资料显示,从1896年修建开始到1901年铁路竣工,共有2493名铁路工人死亡,“每一英里米轨铁路,都是由四条铁路工人的生命铺就”。

英国殖民者恐怕不曾料到,这条耗费巨大人力物力修建的铁路,却最终帮助肯尼亚走向独立。“当时的许多爱国人士就是乘着火车,到肯尼亚四处演说,为独立运动争取支持。一些武器也通过铁路运送到了反抗军的手里。”巴拉萨说。

米轨铁路如今已运营超过百年,设施老化和缺乏维护使列车行驶速度从早先的每小时70公里下降到每小时40公里,肯尼亚大部分的货物运输也因此转移到了公路。同许多肯尼亚人一样,巴拉萨期待设计客运时速120公里(货运80公里)的蒙内铁路能激活肯尼亚的铁路系统,推动肯尼亚的工业化。

“未来乘坐蒙内铁路可以在一天之内往返内罗毕和蒙巴萨,这是以前坐火车和大巴都无法实现的。货物能在一天之内从蒙巴萨抵达内罗毕,而靠公路运输则可能要好几天。”巴拉萨说,随着人员与货物流动成本的降低,沿线的商业和工业都将获益。

由中国路桥承建的蒙内铁路全长480公里,总投资38亿美元,是肯尼亚独立以来修建的最大基建项目。这一庞大工程也引发了一些外国媒体的质疑:这会是又一条“疯狂的铁路”吗?

而在巴拉萨眼里,“疯狂的铁路”这个称呼只能说明欧洲殖民者对非洲的无知和轻视,而修建标轨铁路是肯尼亚作出的一个“明智选择”。

“蒙内铁路绝不是另一条‘疯狂的铁路’,这是一条清醒而明智的铁路。”他非常肯定地说,“中国公司出色地完成了建造任务,向世界证明了这一点。”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