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杭州5月18日电 题:浙江户籍改革:让老百姓有获得感 新居民有归属感
新华社记者方列
一纸户籍、一张居住证,对于很多人来说就意味着上学、就业、甚至对一个地方的归属感。浙江省作为全国公安改革4个综合试点省份之一,按照国务院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意见精神,结合当地实际,积极稳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打破户籍城乡二元化壁垒,打消农民进城后顾之忧,为新居民融入创造条件。
在浙江大地,“城里人”和“乡下人”户口身份之别不复存在,“外地人”和“本地人”共享一片蓝天,新居民有了归属感,而老百姓有了更多的获得感。
确人确权 对“黑户”说再见
“做了20多年的黑户,今天户口簿上终于有了自己的名字。”今年46岁的张阿姨看着户口簿一脸的兴奋。
张阿姨是江西省鄱阳县人。1991年,她与老家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王坛镇的丈夫结婚后回到王坛定居。但当时两人的户籍意识不强,张阿姨的户籍转移始终没有办理。近两年,由于没有身份不能享受社保待遇等诸多不便,张阿姨找到王坛派出所,请求民警帮忙上户口。民警联系到江西省鄱阳县当地政府和派出所,费尽周折证实了张阿姨的身份。26年后,张阿姨的户口终于成功落户柯桥。
“在户籍制度改革之前摸清人口底数是改革施行的重要前提。”浙江省公安厅治安监督管理总队总队长阮文广认为,“更重要的是,这让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社会福利,感受到社会的公平!”
浙江省公安机关结合深入推进户口登记管理专项清理整顿,纠正差错、重复、虚假户口,全面解决无户口人口登记户口问题,为推开实施户籍制度改革摸清人口底数。2013年至今,全省累计清理纠正重复户口3.7万余个、应销未销户口8.4万余个、户口登记项目差错2.9万余项,解决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问题1.4万余人。
统一户口 让农民“穿”上市民“衣服”
2013年9月30日,浙江省德清县公安系统的户籍登记信息库里,43万德清人的身份标识统一转成了“浙江居民”,再也看不出“农业户口”与“非农户口”。截至2017年,浙江全省已经全面取消了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统一户口登记制度。
“如果只把户籍性质去掉,结果就是换汤不换药。‘户改’的实质,是消除依附在原有城乡户口性质差异上的不公平待遇。”德清县公安局副局长邱连荣认为,“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的初衷是打破城乡人口身份的差异标识,实现省内城乡人口身份平等,由此促进相关行政制度配套改革,逐步实现居民社会管理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
户籍制度改革前的德清县,一纸户籍代表着“身份”,承载着33项教育、医疗、就业、交通等方面的优惠与福利。如今的德清县,户籍回归到了单纯的人口管理功能,33项政策已经并轨32项,由户籍身份引发的“待遇差”正在被拉平。
在德清武康镇五四村村委会大厅里,一块巨大的电子显示牌上滚动着全县的各类产权交易信息。村支书孙国文介绍,现在村集体资产量化到每位村民身上,大家都成了“股东”。这也意味着,村子里的农民从土地上解放了出来,还额外增加了土地流转分红、集体经济股权分红、房屋出租等财产性收入。村民曹春凤通过土地流转,获得150亩土地用于草坪苗木种植,成立了五四草坪苗木场。并于2016年使用土地流转权证向银行抵押贷款5万元,用于买种苗、化肥、支付工作等扩大了生产规模,解决了资金问题。
德清县户籍制度改革让农民“穿”上市民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五件衣服”,真正打破了城乡壁垒。
新型居住证 让外地人把此乡当故乡
来自河南平顶山的郝二召来德清工作已经7年,是浙江贝特日用品有限公司的员工。2014年,德清户籍制度改革,郝二召拿到了崭新的居住证,那一刻起,他觉得找到了归属感。随着居住证制度的不断完善,郝二召把老家的孩子、父母都接了过来。如今,郝二召一家已经搬进了一个月300块租金的新居民公寓,9岁的孩子也已经就近读小学,“德清已经成为了我的第二故乡。”郝二召高兴地说。
贝特日用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原来企业用工存在留不住人的难题,每年都要去外地招工。新居住证制度的实施,不仅确保新居民享有均等权益,增强了他们的获得感与归属感,还为当地企业实现了用工稳定。
“流动人口为本地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却享受不到基本公共服务。”绍兴市公安局副局长宋国新介绍。实行IC卡式居住证后,使公共服务的供给可预期、能保障。这张身份证大小的卡,具有行政管理、公共服务、金融服务、商业应用和企业管理等5大功能。也就是说,拿着这张IC卡,不仅可以刷公交、出租、借图书,去绍兴的36个景区还能免门票。以后IC卡式居住证还将继续拓展更多功能,比如公共自行车租借等服务,给新居民带去更多便利和实惠。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