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震:阅读,从经典开始

世界读书日,书香满城乡,相逢言读书。

日前,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国民人均图书阅读量为7.86本,其中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5本。这一结果表明,阅读纸质图书仍为国民读书的主流。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从仓颉造字,到简牍、金文、甲骨文的出现,再到毕昇发明活字印刷,其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而纸质印刷品地出版,使读书由小众走向大众,寻常人家也能读书。文字,让中华文明得以记载;图书,使中华文化得以流传。5000年的中华文明史从未中断,让国人为之骄傲。

读书好,读书乐。古往今来,我国一直倡导国民读书。读书能够推动社会进步,读书可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图书有优劣之分,需要阅读者具有区分良莠、辨别是非的能力。一本低俗的读物,能够将人引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一本高尚的图书,能够净化人的心灵,让人登上知识的巅峰。所以说,知识改变命运,读书影响人生。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我们应该选择那些文明向上、给人良知的好书而读。

一本好书往往影响人的一生,甚至影响社会风尚。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外国小说风靡中国,让人们记住了一个伟大的名字:保尔·柯察金,他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中国人。尤其是书中关于生命的名言,成为许多人的人生座右铭:“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卑鄙庸俗而羞愧;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还有中国作家杨沫的《青春之歌》,引发当时的青年人对青春地思索,促人奋进。这些书籍成为经典,在时间的长河里留下深深的印迹。

阅读有深浅之别。在当今触屏时代,一些人以手机阅读为主,多为浅阅读,碎片化居多,图一时之快,犹如水过沙漠,杳无踪迹。而真正地阅读在于深度阅读。或选择书店一角,或静坐在窗明几净的阅览室,捧起一本纸质图书,心无旁骛,陶醉书中,其乐无穷。真正地阅读应从经典开始。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经过时间检验,被大众公认的好书。经典能够传之久远,永不过时。古今中外,经典太多,而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全部阅读,可采取先今后古、先中后外、先易后难的方法,重点攻读。

读书,开卷有益,多多益善。(潜江新闻网特约网评员 田震)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