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护一只虾 虾好一座城

湖北日报记者 彭磊 潜江日报记者 成妍 赵天祥

每到吃虾季,虾店老板纷纷亮出“潜江小龙虾”招牌。这背后正是人们对潜江小龙虾口味、品质、品牌的信赖。

保护小龙虾,潜江有付出,更有收获。

严苛的养殖标准

15日,高场办事处保安村一处池塘边,虾农张传承正写着“水产日志”,详细记录拌料、气温等。

“按照养殖标准严格操作,写日志是一种自我监督。”小龙虾养殖标准,由潜江在全国率先制定,中国渔业协会作为国家行业标准予以公布和实施。

十余年探索,该市首创“虾稻连作”“虾稻共作”种养模式。

“守住小龙虾质量第一道关口,至关重要。”市水产局相关负责人称。

虾壳青绿色,肚皮白,尾部干净饱满。“潜江版”小龙虾品相突出。

当地虾农刘享珍说,这是潜江清水虾,没有打农药,剥开后,虾腮净白、虾肉鲜美。

严格规范养殖,积玉口的小龙虾盛名在外。这里每天发货1万公斤左右,高峰时期可达2万多公斤。

养好一只虾,成为潜江的追求,近乎固执。

在潜江,养虾的要求极为苛刻。市水产局方面介绍,虾稻共作生产过程中,全程使用频振式杀虫灯,不使用杀虫农药。稻田为小龙虾养殖提供充足的饵料生物资源、适宜的生活环境,小龙虾疏松稻田土壤、清除杂草和害虫幼卵,其排泄物为水稻生长提供营养。

每年进入小龙虾生产旺季,全市各养殖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必须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

今年,该市更将水环境综合治理作为“头号战役”,围绕水清、水满、水生态、成景观四大目标,全力推进汉南河、东荆河等环境整治,重点加强农村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治理,加大退耕还湖速度,打造2万亩小龙虾优质种源保护区……

拒绝急功近利

在白鹭湖关山分场,道路两侧的稻田里,一米左右的秸秆在阳光的照射下,俨然一望无际的青黄色地毯。这些秸秆,就是即将出洞的小龙虾的美食。这种原生态的喂养模式,在潜江广受推崇。

利益面前,难免会出现灰色地带。市场上,一些不良商家叫卖的龙虾“专用饲料”,确实能催发小龙虾快速生长,以抢在集中上市前卖出高价。

诱惑面前,潜江虾农虾企不为所动。

龙湾镇龙居湾合作社理事长刘家亮说,小龙虾可不能当作一锤子买卖。

该合作社拥有千亩核心示范基地,辐射周边4万多亩虾稻田。近年来,合作社斥资近百万元添购气候、水质、病院检查等设备,在田埂上建起实验室。

刘家亮说,“只要虾子好,守着一块宝。”

吃得好、喝得好,这里的小龙虾跳得欢。去年,合作社在小龙虾疾病防治上的投入为亩均17元。而外地盲目使用农药化肥的虾稻田,这笔支出亩均在200元左右。仅此一项,社里就节约20多万元。

市场也给予了回馈。去年,尽管合作社卖的小龙虾苗种高出市场价,周边监利、汉川、仙桃等地的种养大户仍主动上门采购;合作社推出的“楚国宴米”1公斤卖到56元,一年卖米收入就达40多万元……

养一只好虾,还悄然间破解了不少农村难题。

渔洋镇谢小村中心河,沿岸找不到一处暴露垃圾。村支部书记刘益堂说,村民多以养虾为业,逐渐认识到,保护好水源,就是保护小龙虾的品质。因此,爱护环境,成为村民的自觉和共识。

好虾影响一座城

龙湾镇莱克水产千亩基地,是个“聚宝盆”,田里养虾种稻,田埂上建万亩葡萄园。

近年来,该镇调整产业结构,打造4.3万亩虾稻“金色经济”带、万亩葡萄“紫色经济”带、0.5万亩果蔬“绿色经济”带。

“‘三色经济’帮助1052户成功脱贫。”该镇相关负责人说。

眼下,这个“天下第一台”章华台所在的乡镇,加紧修路植绿,在虾稻田畔、章华台前,呈现万亩花海。

吃好虾,赏花海,寻“楚王细腰”……小龙虾成为潜江发展文化旅游排头兵。

潜江以“虾+N”的发展思路,创造出十余种混养、套养、轮养的高效模式:“虾—鳜”轮养模式每亩收益近万元;“虾—莲(藕)”共作模式每亩收益5500元;“虾—龟—稻”综合种养模式每亩收益8000元……

华山、莱克、宝龙等本土企业获得对美、欧、日本、韩国等国外市场的水产品自营出口权。一只好虾,让企业深感质量就是生命。

今年,该市将举办第八届龙虾节。这一集“美食盛宴、文化盛典、经贸盛会”于一体的文化品牌,历年都会吸引大量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涌入潜江。

(据《湖北日报》)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