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回顾“熊猫外交”历史:从表达善意到“答谢”贸易伙伴

美媒称,2月21日,美国国家动物园的大熊猫“宝宝”“搭乘”一个标有“内容物:一只熊猫”字样的“联邦快递”快递箱离开她的诞生地美国,回到中国。“宝宝”回中国是中美两国预先签署的一份协议的结果。

据美国沃克斯网站2月21日报道称,尽管在美国出生,“宝宝”仍是中国政府的财产——她的父母亲以及其他所有分布于全球各地动物园的大熊猫都是如此。

报道称,在过去数年中,中国在利用熊猫“答谢”贸易伙伴方面日益慷慨。

与其他的“具有超凡魅力的珍稀动物”不同,熊猫只出产于一个国家。这令中国在熊猫问题上相比其他国家与其他动物——例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对大象——拥有大得多的控制权。而且,中国以对其有利的方式运用着这种控制权,鼓励全世界将熊猫视为“理想的动物园动物”,这正如“熊猫外交”学者凯瑟琳·白金汉形容的那样。

报道称,白金汉和她研究论文的合著者将现代“熊猫外交”划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

在毛泽东时期,熊猫曾经作为一种表达善意的礼物被赠送给苏联等盟友。白金汉在2014年接受沃克斯网站采访时说,但是,当熊猫1984年被列入濒危物种名单之后,“就不能再为了友好关系而到处赠送熊猫了”。

因此,中国后来转而采用白金汉和其他学者所称的“租借一只熊猫”战略:以每月每只熊猫5万美元的价格向外国动物园租借熊猫。这一战略帮助中国增加了收入,也反映了中国在“对外开放”政策的指引下向自由市场经济的转变。这项战略最终为长期租借熊猫的做法所取代,其中一部分收入用于保护工作。

报道称,“熊猫外交”的第三阶段始于21世纪前十年的末期,其特征不再是如何租借熊猫,而是租借的数量。2008年,一场地震摧毁了中国境内大部分熊猫的栖息地:67%的野生大熊猫的栖息地受到了影响,卧龙保护区内所有的60只大熊猫都必须寻找临时的寄养住所。一时之间,将熊猫送出国,赚钱的同时又释放了善意,成为中国一个更具吸引力的选择。

在地震发生的前一年,共有11个国际动物园租借了熊猫;到2014年春天,已经有18个动物园租借了熊猫,还有两个已经签署了协议。

在中国开始当前这轮熊猫租借潮的时候,白金汉和她的合著者发现了一种模式:熊猫会在重大贸易协议签署之后很快被租借给贸易伙伴,作为一种表达建立长期贸易关系意愿的方式。

报道称,中国现在签署的熊猫租借期比之前更长——给比利时的租期为15年——而且通常会在到期之前进一步延长租期。(编译/张琳)

\

资料图片:大熊猫 新华社记者张金加摄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