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八年抗战"全改"十四年抗战"

近日,网传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下发2017年1号函件《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1 月10日上午,重案组37号(微信ID:zhonganzu37)从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了解到,这封函确由该司所发,目前2017年春季教材已全面落实。

就教材的编改问题相关人士表示,教材编写部门会组织大学教授、专家以及经验丰富的中学教师,对教材进行编纂,目前此项工作正在进行中。

\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 网络图片  

“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

近日,一份署名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所发《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在网络流传,文件表示,根据在教材中要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教育部要求对各级各类教材进行修改,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要求全面落实。

文件中要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全面排查,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并视情况修改与此相关内容,确保树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战概念。

1月10日上午,重案组37号(微信ID:zhonganzu37)向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确认此事,工作人员表示,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是贯彻中央相关精神,2016年10月,国务院相关领导就曾批示教育部要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当时要求教育部各部门通力配合,两个月前已要求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教材落实该概念,目前已全面完成修改,2017年春季全国中小学生地方课程教材将全面落实。

重案组37号探员查询公开资料了解到,“八年抗战”的说法是指从1937年“七七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算起,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的8年时间。而如果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算起至日本无条件投降,则为14年。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其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挑起“九一八事变”。

\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纪念碑。 资料图片  

教材编写体现国家观点

就教材的编改问题,重案组37号(微信ID:zhonganzu37)联系到教育部所属的一家出版社的工作人员,其介绍了教材编写和修改的大致流程。

据介绍,目前中小学教材均是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大纲编写,大纲即是起到规范教材观点的作用,一旦国家在不同领域学科有了新的观点和意见,就会通过大纲进行贯彻,让建材通过修改发生变化,教材需要代表和体现国家观点。

在流程方面,教材编写部门会组织大学教授、专家以及经验丰富的中学教师,对教材进行编纂,之后交由教育部的专家委员会进行审查,签署意见之后,教材才能公开发行使用。

\

▲中学历史教材中的抗日战争。 资料图片  

探员追访

教材出版单位:抗战内容课程将主要体现在秋季学期

10 日下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基础教育分社的工作人员向重案组37号(微信ID:zhonganzu37)表示,涉及抗战题材的课程内容主要体现在新课标历 史教材八年级上册,所以春季教材并不会影响,修改完成的版本也正在送审中。由于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新课标教材学科主要集中在理科方面,而这些学科不涉及 抗战内容,所以,该概念的改变并不影响其他学科教材的编写。

而湖南岳麓书社工作人员也表示,有关抗战题材的课程内容主要涉及秋季教材,目前春季教材并不会受到影响。

随后,重案组37号探员联系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分社。同样,工作人员回复称,相关文件之前已下发,出版社方面也做了前期准备工作,目前已进行修改,并不影响春季教材的发行。

\

▲中学历史教材中的“九一八”事件。 资料图片  

探员追问

教材修改对理解抗日战争有何意义?

专家认为“十四年抗战”有助于正确理解“全程抗战”含义

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南京大屠杀史与国际和平研究院研究员经盛鸿告诉重案组37号(微信ID:zhonganzu37),长期以来,“八年抗战”这一说法在日常宣传及诸多影视剧中由来已久,包括他自己,很多学者对此提出不同意见。他认为,“九一八事变”不仅标志着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标志着中国人民反抗侵略者的开始,东北军民对抗日战争的巨大付出应该得到重视。

经盛鸿表示,“十四年抗战”这一说法早在建国初就曾出现过,东北书店就曾出版过《十四年抗战史》。此次教育部要求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说法,意味着从国家层面承认了这一概念,有助于中小学生更全面理解抗日战争的整个历史。

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教授、日本问题专家刘江永认为,此前习惯上“八年抗战”的说法,是指从1937年“七七事变”开始的“全面抗战”,抗战烽火燃遍全国,不再局限于东北,只要是有日军侵略的地方,都掀起了全面的抗日战争。现在,教育部要求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是将“七七事变”之前东北军民的抗争也包含在“抗日战争”这一历史概念中。

不过,刘江永还认为,修改之后,还需要在教学及公众的理解中厘清一个概念,即“十四年抗战”应称为“全程抗战”,这样可以将“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这些历史概念连贯起来,不再局限于此前的“八年抗战”、“全面抗战”。

教材修改对历史教学会产生何种影响?

中学历史教师认为教材修改将对历史教学提出新要求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翠微学校高中历史教师曹立志介绍,史学界的一般观点都认为“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在2007年以前的旧课标中,这一点是得到突出的。“包括九一八事变、伪满洲国成立、华北事变都是课标要求内容。”这样,从九一八事变至七七事变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历史线索,有助于学生理解抗日战争的完整历程。

不过,自2007年新课标施行后,人教版(必修一)高三历史课本对九一八事变至七七事变之间的历史进行了弱化,“九一八事变仅有两行字的描述,其他事件都属于小字阅读内容,不要求掌握”。曹立志认为,这样的课本内容使抗日战争的信息显得有些“支离破碎”,不利于学生了解历史脉络。

针对这次教育部的修改要求“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曹立志理解为是突出“九一八事变”的历史意义,有助于学生理解日本侵华历史的完整线索。

不过,这一修改也将对历史教学提出新的要求。曹立志认为,要求学生掌握的东西多了,教师教学的量也有可能要增加。此外,从九一八事变至七七事变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非常复杂的时期,各种历史事件复杂纷呈,如何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是一个挑战。比如,在抗战的同时为何还伴随着国内战争?各个历史事件的相互关联是什么?

\

▲日军历年侵战中国领土略图。 资料图片  

链接 中国抗日战争大事年表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蓄意炸毁沈阳郊外柳条湖附近铁路,并栽赃给中国军队,炮轰中国军队驻地,挑起九一八事变。

●1932年3月1日,日本占领中国东北三省后,扶植成立伪满洲国。

●1935年,日本策动华北事变,试图把华北变成第二个伪“满洲国”,这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前奏。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扣留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逼蒋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附近向中国军队发起进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占南京后进行疯狂屠杀、抢掠、强奸、破坏,30万以上军民惨遭杀害。

●1938年3月-4月间,中国军队在鲁南台儿庄地区击溃日军两个精锐师团主力,歼敌一万余人,取得抗战以来一次重大胜利。

●1940年8月至1941年1月,中国共产党所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我敌后军民共进行大小战斗1800多次,计毙伤日军二万多 人,伪军五千多人;俘日军280多人、伪军1.8万多人;破坏铁路九百多里、公路三千里;破坏桥梁、车站258处;并缴获了大批武器和军用物资。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发表《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发布《终战诏书》的形式,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最终胜利。

新京报记者 卢通 王巍 实习生 陈维城 编辑 张太凌 校对 陆爱英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