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幸存者讲述往事:被埋8天8夜是如何获救的?

\

7月23日,摄影师常青展示他所拍摄的王树斌从废墟中被救出的照片。 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新华社石家庄7月25日新媒体专电(记者李俊义 任丽颖 高博)站在开滦医院大门前的一块绿地上,王树斌百感交集。

  40年前,这里曾经是医院的门诊楼,地震的那一天晚上,他在这里住院,瞬间被埋在废墟中。等到解放军救出他时,距离地震已经8天8夜。然而,王树斌的生命奇迹却并没有同样发生在他的妻子李金凤身上。

  40年来,每年7月28日前后,王树斌就开始失眠,心里发慌,睡着了就会不断做梦,梦见妻子,梦见病友,还有各种噩梦。他不想回忆,可那段往事却不由自主地在心头翻涌。很多时候,他都是去找一个没人的地方痛痛快快大哭一场。

  1976年7月27日晚22时,24岁的开滦煤矿工人王树斌突发急性痢疾,妻子李金凤用自行车驮着他来到开滦医院门诊部。医生告诉他说没什么大碍,打个点滴第二天一早就可以回家。然而,和其他唐山人一样,命运正在他的身上酝酿着一场风暴。

  夜里一瞬间,山摇地裂,开滦医院门诊部轰然塌为废墟。幸运的是,王树斌的木床和楼板之间形成一个小小生存空间,让他与死神擦肩而过。“我听见有人在叫喊,首先想到了妻子,我也跟着喊:‘金凤,金凤你怎么样?’”他的妻子回答他,她被砸中了,不能动弹。

  于是王树斌扒开身边的障碍,艰难地朝着妻子的方向爬去。就要爬到妻子身边的时候,一块水泥梁挡住了去路,妻子就在水泥梁的那边,可他无论如何也搬不开了。水泥梁有一个小小的空隙,两人可以伸进一根手指头,彼此只能触碰到对方的指尖。

  妻子的声音越来越弱,她告诉他,为了两岁的女儿,他一定要活下去,把她养大成人。逐渐地,对面没了声音。

  “我那时真正体会到了人的脆弱与无助,明明她就在我的旁边,我却毫无办法救她。我直到现在都不明白刚刚还是一个笑逐颜开的活生生的人,突然就再也见不到了。40年了,我就像活在一个梦中。”64岁的王树斌对着记者,像个孩子一样呜呜地哭了。

  不知过了多久,在黑暗中,王树斌听到了外边广播车的声音,广播里说,全国各地都在支援唐山,人民解放军已奔赴唐山,鼓励唐山人民坚强起来。“我想,解放军一定会来救我的,我家里还有一个孩子,我不能在这里等死。”

  于是,在用双手扒开的一道逼仄的通道中,王树斌找到了一瓶葡萄糖和一个枕头,靠着这瓶葡萄糖和枕头里的谷子粒维系生命,他并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再次见到曙光。

  废墟外,从8月4日早8点开始,100多名解放军战士一直挖掘了10个小时,到晚18时40分,王树斌终于重见天日。

  “我出来后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解放军,看到红领章和帽子上的红五星。我情不自禁地用最后一点力气大声地喊了出来:‘解放军万岁’‘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完全是发自内心的。”

  地震后,像所有幸存者一样,王树斌顽强地活着,苦痛在心底结疤生茧,小心翼翼地不去触碰。1984年他有了第二个妻子,次年第二个女儿出生。

  1993年,19岁的大女儿高中毕业后,出于对解放军的天然亲切感,报考了一所军事院校,毕业后成为了一名军人。大外孙女如今已经11岁。二女儿1985年出生,成人后在唐山本地工作,二外孙女今年5岁。

  “我和老伴儿现在生活得很幸福,不愁吃,不愁穿,两人的退休金每月就有6000多元。孩子们对我们也很好,我非常知足。”王树斌说。

  可有些东西,即使过了40年,依旧放不下。

 

  每年的7月28日,王树斌都要去地震纪念馆、地震纪念墙转一转。然后,他就会来到那片已经变成绿地的原址,带着前妻生前喜欢的色彩鲜艳的花,放在草地上,坐下来说一说他的心事。“那次正好有两只蝴蝶飞过来,落在了花朵上,我特别高兴,觉得是金凤听到了我的声音。然后我又哭了……”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