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潜江报道 冬日,曹禺公园湖面上的薄雾缓缓散去,平静的水面忽然漾开几圈涟漪,孙先生一扯钓竿,钓上一条小刁子鱼。
“钓多钓少都无所谓,就是好玩。”家住曹禺公园附近的孙先生,已有十余年“钓龄”,潜江大沟小渠里他基本都钓过。他告诉记者,最近几年,城区水质比过去好很多。
像孙先生这样的钓鱼爱好者还有不少,在曹禺公园经常能看到坐在湖畔钓鱼的市民。我市每年都会购买鱼苗进行投放,供市民垂钓休闲。打造“野钓之城”,成为我市绿色发展的生动写照。
在百里长渠西门桥旁,每到晚间,总能听到阵阵歌声,桥边的小空地上还有成群的市民跳广场舞。而几个月前,这里还是我市“水系连通工程”项目的施工点之一。
在西门桥旁,花坛一侧所设的“潜江市园林城区水系连通工程项目简介”牌上,对项目背景、概况、效果、进展及工程示意图作了详细说明——
我市城区水网密集,但由于缺乏水系连通,导致流动性差、易污染、易城市内涝。“水系连通工程”自去年11月开始,规划总投资14029万元,预计2016年4月建成,届时可引江水入城,河湖相连,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格局。
住在百里长渠西岸的刘先生说,现在正是冬季枯水期,河里水浅,前段时间由于水系连通,上游放水使水体流动,水质改善了不少,引来市民到此钓鱼。他还告诉记者,沿百里长渠的保洁工作都由专人包段,减少生活垃圾对水体的污染。
河(湖)长制,是我市绿色发展的一项重要制度保障。在兴隆河,有一条40公里的沿河路,沿路栽满树龄40余年的水杉,开车经过,风景优美如画。“兴隆河水清又甜,人人呵护流万年。”“少一片垃圾,多一分绿意,保一方水土。”……兴隆河沿线,每隔2公里都有一个温馨提示牌,同时还设有河(湖)长制责任牌。
记者从市水务局了解到,2014年6月,我市被纳入第二批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城市。2014年10月,市委、市政府联合发布《关于建立河(湖)长制,加快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成为全省最早发文实施河(湖)长制的城市。
我市河(湖)长制借鉴浙江等省管养河(湖)水生态的先进经验,科学制订河长、河段长、管理部门和联系部门的职责,实行管理员、管护员和保洁员三级管理,同时还有专门监管人员每天巡查,专人专班对河(湖)生态进行管理。
“以前,我们也有管理,但不像现在专人专班、定岗定段的精细化管理。”市水务局兴隆河流域水利管理站副站长张银振说,“实施河(湖)长制后,兴隆河的环境越来越好了。”
我市素有“水乡园林”的美誉,在“水清”的同时,“绿满潜江”行动也让城市品位不断提升。据市林业局统计,今年我市完成人工造林面积6.04万亩,远超省下达任务2.9万亩;全市127个行政村(分场)、18个居委会完成绿色示范村建设;完成义务植树232万株。
据了解,7至8月,省绿化委、省林业厅对全省2015年度绿满荆楚行动造林绿化情况进行核查,我市在全省排名前列,直管市排名第一。11月上旬,国家绿委对我市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工作进行实地核查,我市各项指标均达到或优于全国绿化模范城市评选标准。
绿色发展,始终贯穿我市“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始终。记者在市住建委了解到,我市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目标,全力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十二五”以来,我市累计投入资金4亿余元,带动社会投资2.4亿元大造林、大绿化,新增和改造绿地面积82万平方米,逐步完善了以城市公园为绿肺、城市主次干道为骨架、河道水系绿化为绿带、单位庭院绿化为基础的点、线、面、带相结合的水乡园林城市绿化体系。目前,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6.87%,绿地率达32.3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02平方米。
20世纪70年代初,一部反映潜江风貌的纪录片《水乡园林》在联合国公映,引起了强烈反响,著名作家碧野盛赞潜江:“这是一座绿色的城!”在“十三五”到来之际,绿色发展的理念将继续引领潜江迈步向前。(潜江日报记者 刘望舒)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