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大潮?7·21重现?专家解读华北持续强降水

\

7月20日,行人在北京地铁角门西站附近的积水路段涉水前行。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新华社北京7月20日电(记者倪元锦、王迪迩)“渤海大潮碰头强降水?”“7·21暴雨幽灵重现北京?”日前,伴随着多省出现持续强降水过程,诸多气象爱好者启动“推测模式”,分析孰真、孰假,推理路径是否精确,新华社记者采访多位气象、气候领域学者,解读本轮华北强降水。

  华北强降水“碰头”渤海海潮

  18日至19日,华北多地出现入汛以来较强降水天气过程。19日1时起,北京开始降雨。截至20日17时,北京先后两次提高暴雨预警级别,目前为“暴雨橙色预警”。其中,降雨量最大的房山区在20日12时30分升级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

  此次降雨过程,先后影响西北、华北、黄淮等地的十几个省份。20日,华北的河北中南部和天津,达到“特大暴雨”,最大累计降水量超过400毫米。

  据了解,“暴雨量级”指24小时降雨量达50-100毫米,“大暴雨量级”指24小时降雨量达100-250毫米,“特大暴雨量级”指24小时降雨量在250毫米以上。

  北京市气象台台长乔林20日接受采访称,本次降水特点是“雨量大”“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北京市19日1时至20日14时降水量显示(累计37小时),全市雨量监测站平均129.4毫米,城区平均169.5毫米,最大房山北窖334.0毫米。

  除强降雨外,天津港还出现9级大风,为航行安全,20日凌晨4时,天津港开启全线封航。天津官方信息显示,受天文大潮和风暴共同影响,20日下午天津沿海地区还将出现4.9至5.2米的高潮位,海潮将和强降雨“碰头”。

  受“东移北上气旋”影响,21日,华北、东北、黄淮、江汉等地强降雨,江南西北部、江汉东部、江淮西部、黄淮东部和南部、华北、东北地区南部大到暴雨,部分地区大暴雨。

\

  7月20日,北京地铁10号线莲花桥站D口外,北京排水集团的工作人员帮助行人跨过急水区。新华社记者 罗晓光 摄

  北京暴雨与“7·21”三点不同

  本次北京降水,与2012年7月21日的特大暴雨,可以相提并论吗?

  乔林20日接受采访称,本次北京降水特点“雨量大”“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但总降水量、雨强并没有“7·21”那次大,与“7·21”存在三点不同。

  乔林说,首先从影响降水的天气系统不同,“7·21”是西来的冷涡,冷暖交锋结构明显,降水在冷涡的前部的暖区,产生的强对流降水。本次是“西南涡的北上”带来的降水。

  “其次,从对流性的角度讲,‘7·21’的对流性比较强,也就是‘小时雨强’很大,导致降水效率高。本次北京的降水,对流性弱,没怎么听到打雷,最大的‘小时雨强’是19日早晨,出现在房山,最强时间段是每小时50毫米,对流性比‘7·21’弱。”

  “再次,从降水的时间上讲,‘7·21’是西来的冷涡系统,‘西行’系统的运行速度通常比‘北上’的天气系统快,影响时间是24小时。本次北京的降水,是受‘西南涡的北上’影响,降水时间已超过36小时。”乔林说。

\

7月20日,工作人员在北京西站北广场前主路隧道排险救援。新华社记者 武巍 摄

  “副高”北移:渤海湾多水、江南伏旱

  7月20日,适逢北京“七下八上”主汛期的开始之时。主汛期的降水量,占整个汛期的6-7成。专家指出,华北大范围降水,也是气候现象影响的结果,降雨带该向北移动了。

  北京市气候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王冀20日接受采访说,江淮流域已“出梅”了,此时,在“西太平洋副高”(即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带)北上的过程中,水汽会沿着“西太平洋副高”的边缘向北推进。

  “正好是这个时段,东亚的夏季风也开始增强,有力推动了‘西太平洋副高’的北进,共同导致了北京市及华北进入‘主汛期’。”王冀说。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气候预测小组20日接受采访称,根据最新的大气、海洋监测结果和数值模式预测结果,对盛夏(7-8月)我国降水趋势进行了预测。

  中科院大气所高级工程师彭京备20日接受采访称,预计今年7-8月,东北南部、环渤海湾地区降水偏多2-3成,可能发生局地洪涝。江淮、黄淮、东北大部、华北东部、西南部分地区以及新疆大部降水正常略偏多。

  “江南南部、东南沿海和河套以西地区降水偏少2-3成,我国其他大部分地区降水正常略偏少。江南等地可能出现阶段性高温及伏旱。”彭京备说。

 

  气象部门预计,20日至21日,雨带将继续东移,并向东北方向延伸,东北中南部、华北东北部等地有中到大雨,其中辽宁、吉林等地有暴雨天气。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杨红)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