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行业问题井喷式爆发 新规能否“药到病除”?

2016年是直播行业火箭式发展的一年,也是问题井喷式爆发的一年。

今年以来,多部门先后出面,对直播进行规范。尽管如此,关于直播的负面消息仍常见诸报端。

直播平台良莠不齐如何监管,主播丧失诚信甚至触碰红线怎么处理,违规举报通道是否畅通……12月1日,国家网信办发布的《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正式实施,针对当前直播行业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

强调资质门槛 直播业有望洗牌

“今后不欢迎上述两家平台机构及相关人员参与中国足协主办的所有比赛及活动的现场报道活动。”11月9日,中国足协新闻办对两家体育直播平台怒下“逐客令”。此前一天,这两家平台派出主播伪装成球迷,偷拍直播了一场封闭训练赛,将本应保密的备战信息公之于众,引起体育界人士和球迷的抗议与抵制。

越界获取独家爆料,侵权转载优质资源,已是个别直播平台为获得商业利益采取的惯用手段。更有甚者,让直播间成为“标题党”“假新闻”的重灾区。

《规定》再度强调了直播的资质门槛,对互联网新闻直播的要求则更加严格,除了平台,主播也必须具备相应资质。

设立资质门槛,将对直播行业产生什么影响?根据相关要求,企业要申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或《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注册资本须不低于1000万元人民币。仅此一条,就能够将当前大多数直播平台排除在外。

可惜的是,如今在运营的直播平台虽多,拥有相应资质的平台却寥寥无几。查询网站首页底部公示的许可信息能够发现,截至11月底,花椒、熊猫、斗鱼、快手等平台未公示任何许可信息。

诚信重回行业 “黑主播”无处遁形

10月底,一则视频曝光了四川凉山发生的“怪事”:一名黑衣男子在直播中慷慨陈词,“我说到的一定做到,我答应把这3万块钱全部发出去!”随后将现金派发给身后的村民。可直播结束后,视频中的男子却将钱款悉数收回,只给村民留下牙刷、毛巾等廉价物品。

经过调查,该平台存在20余个在四川凉山进行“伪慈善”直播的账号,有的甚至月入可达数十万元。

“伪慈善”直播团伙中的一名主播承认,做慈善就能上热搜,就能“吸粉赚钱”。主播丧失诚信,甚至触碰红线,怎么办?

《规定》提出建立“信用等级制度”,要求网络主播享受的管理和服务与自身信用等级直接挂钩。“主播权限不是和关注度挂钩,而是和信用记录挂钩,这就意味着商业利益将与信用挂钩,诚信将重回网络直播市场。”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认为,这是新规最大的创新之处。

此外,《规定》禁止黑名单主播重新注册账号,黑名单还需向省级和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报告。如此一来,“黑主播”设法披上马甲另起山头的算盘也将落空。

即时阻断直播 “消防员”快速灭火

近日,某知名平台主播黄某因为“看到直播观众少了,脑子一热”,面对30万观众两度做出吸毒动作;主播石某在直播自己驾车时,将与女乘客企图进行性交易并讨价还价的细节公之于众。虽警方事后查明,两名主播都是在“演戏”,但因事件影响恶劣,两名主播均被处以5日行政拘留处罚。

直播的即时性、交互性带来的现场感、代入感,是人们热捧直播的重要原因。但因时差短、缓冲少、不可控等特点,问题一旦发生,往往覆水难收。

新规要求直播平台“具备即时阻断互联网直播的技术能力”,这意味着即时阻断技术或将成为“消防员”,第一时间灭火,遏制类似情形的发生。

映客直播一名工作人员介绍,“即时阻断”在技术上实现并不困难,难的是判断何种情况下应该进行阻断,“我们采取机器智能识别和人工实时审查相结合的方式,机器能够对图片或关键字进行筛选,人工审核就要靠一个非常庞大的审核团,盯着每个直播看。”

朱巍认为,实现即时阻断,畅通的举报通道必不可少。据记者了解,目前还有不少直播网站要么无法直接找到举报入口,要么点开举报按钮后发现理由空泛,不利于问题及时精准处理。随着《规定》的实施,人们期待直播行业去芜存菁,良性发展。(记者 许 晴)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