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军路社区一隅,有一家看似寻常却声名远扬的锅盔店。别人的锅盔按个卖,这里的锅盔却按锅卖,还得提前预订,每天限量供应。
走进店内,烟火气息扑面而来。张波师傅与爱人在不大的厨房里默契协作,忙碌不停。那两口土灶鏊锅,宛如岁月的见证者,静静伫立。
张师傅双手灵动,提前发好的面团在他手中仿佛有了生命。铺展成长条,塞入精心调制的葱花猪油丁,两边的面巧妙覆盖、收口,再切成约7厘米宽的块状。灶膛里火焰熊熊,鏊锅烧热之后,张师傅迅速刷油,将锅盔有序置入。
盖上锅盖,15分钟的等待,是美味酝酿的时光。猪油锅盔受热均匀,悄然蜕变。锅盖揭开的瞬间,滋滋作响,香气肆意飘散。
张师傅说,这制作锅盔的手艺是从父亲张义长那里传承而来。如今已80岁高龄的张义长老人,16岁便踏入白案的世界。
“搞一桩事情就要搞好,搞出名堂。”张义长老人回忆起师父当年的叮嘱,眼神中依然闪烁着坚定。正是这份执着,让传统的猪油锅盔手艺得以延续,成为家族四代人安身立命的依靠,买房买车、养家糊口,皆源于此。
张师傅一家的猪油锅盔和饼子,皆是传统工艺的结晶。每日凌晨4点,城市尚在梦乡,他们已起身劳作。老面发酵、和面揉面、上酱点芝麻、生火烤制,每一个步骤都倾注着心血。
传统技法造就的猪油锅盔,外皮酥脆,内里绵软,咸淡适中,香气悠长。张师傅透露:“老面发酵更能释放面粉的本真香气。”尤其在寒冬,张师傅常常凌晨两三点便起身发面,一上午的醒发等待,直至中午12点左右,方开启烤制之旅。
“必须用土灶鏊锅。”这是张师傅一家的坚持。唯有如此,烤制出的锅盔才蕴含着那独特的烟火味道。这味道吸引众多忠实“铁粉”,甚至跨越国界。如今,借助网络与物流,这锅盔香飘世界各地。
“我是张师傅猪油锅盔店的忠实粉丝,隔三岔五就会来预订。每一口都能感受到浓浓的传统味道,咬下去外酥里嫩,葱花和猪油的香气完美融合,恰到好处的咸淡让人回味无穷!” 顾客李昕告诉记者。
不少粉丝也说,能感觉到张师傅一家是在用心做美食,那种对传统手艺的坚守和传承,在如今这个时代太难得啦!真心希望这样的美味能一直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品尝!
岁月悠悠,几十年光阴流转,几代人坚守初心。这不仅仅是一份猪油锅盔,更是家族传承的精神纽带,是对传统的敬畏,对品质的不懈追求。
在这快节奏的时代,张师傅一家的坚持如同一股清流,让人感受到传统美食的魅力和力量。相信这份传承的美味,会继续温暖着人们的味蕾,成为岁月中不变的美好记忆。(潜江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罗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