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辣椒苗移栽的好时节。2月18日,位于潜江市园林街道月波社区的蔬菜大棚内,农户们忙着运苗、破膜、栽苗、覆土、浇水,一株株绿油油的辣椒苗整齐地排列在地膜上,一派繁忙景象。
邓晖今年52岁,种植大棚蔬菜多年。据他介绍,相比露天种植,大棚内的环境可以得到更好控制,温度、湿度和光照都可以通过人工调节,从而提高作物的生长效率。
“大棚种植不仅能让土地利用率更高,还能有效避免天气和病虫、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邓晖说,以辣椒为例,露天种植通常亩产在2000至3000斤左右,而大棚种植则可以达到4000斤。邓晖的30多亩大棚每年能产出10多万斤辣椒,这样的产量在市场上很有竞争力。
此外,大棚种植还能实现茬口衔接,在同一块土地上轮作不同作物或同一作物的不同品种,从而提高土地综合效益。邓晖告诉记者,等到辣椒收获后,会第一时间栽种黄瓜、豆角等,通过合理安排种植时间,不仅提高了产量,还延长了供应周期,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大棚种植的经济效益显而易见,邓晖付出的努力与汗水也更多。每天清晨,他便早早来到大棚里,检查作物的生长情况,调整温度和湿度,确保每一株菜苗都能健康成长。尽管工作强度很大,但看到眼前焕发出来的蓬勃生机,他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此外,邓晖的大棚种植还带动了周边居民的就业。每到农忙时节,邓晖的大棚都需要雇佣附近的居民来帮忙播种、施肥和收割,不仅增加了居民的收入,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农业是一个需要耐心和细心的工作,只有真正热爱这片土地的人才能做好。”在邓晖看来,大棚种植不仅是一种农业生产方式,更是一份责任。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家庭创造更好的生活,带动更多居民致富,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潜江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宇杰 通讯员 赵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