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万象更新。在潜江市龙湾镇,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正如火如荼地展开,一幅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的画卷徐徐铺展。
循环农业:绿色与效益共舞
走进市红亿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生猪养殖基地,只见智能化饲喂系统有条不紊地运行着,环控智能化设施精准调控着环境,让这里的生猪养殖充满了科技感。
该公司负责人李青城介绍:“这里是全市最大的仔猪供应地,目前存栏母猪4200头、仔猪7000多头,去年出栏仔猪8万头。”
谁能想到,这里曾被环境污染问题深深困扰。但自2020年智能化投产以来,情况发生了巨大转变。
“我们配备了先进的环保智能化设施。”李青城边走边说,“不仅实现了污水处理,还将沼液还田到120亩葡萄园,化作有机肥料,促进微生物生长。”
在这里,循环农业不仅实现了绿色发展,更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记者看到沼气池旁的电表数据不断跳动,李青城说:“猪粪沼气池还能供能生产发电,每年能省电费30多万元。”
共享农业:田园里的增收曲
来到郑家湖村草莓采摘园,一片热闹景象。不少游客手提篮子,在草莓丛中精挑细选,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今年才开园,产量不算太高,但也吸引了很多游客,春节期间一天都没休息。”该村党支部副书记皮定学笑着说。
大棚内,村民李全英手脚麻利地采摘着草莓,她告诉记者:“我每年可以在这里做几个月的工,一天能有100多元的收入,可好啦!”
“这个草莓园是村里的集体经济,预计每年能产生7万元的收入。”皮定学在一旁补充:“不仅如此,从9月到次年4月,也为40多位村民提供了做工机会。”
这个采摘园尽管产量有待提升,但共享农业的模式已然展现出强大的活力。游客们在这里享受采摘的乐趣,村民们也有了稳定的工作和收入。
示范基地:引领产业新方向
位于冻青垸村的市小龙虾产业技术“四季有虾”示范基地里,挖土机轰鸣作业,工人们紧张有序地开沟、安装防逃网,为即将到来的养殖季做准备。
该村党支部书记朱常清站在基地中,满怀信心地介绍:“这里有800多亩,40多个池子,涉及30多户。采用全新育养分离模式,通过环境控制、精准营养供给和人工诱导繁育技术,3月放苗后,能实现四季收获。”
曾经,这里是传统的精养池,一年只有两季产出,虾的规格不定,一亩收益最多5000元左右。而如今,四季养大虾的模式让亩均收入大幅提升,最高能达8000元,亩均增收3000元左右。
“不仅如此,我们这个示范基地还将发挥更大的作用。”朱常清接着说,“它将形成示范片,把成功的养殖经验和技术传授给周边农户,带动大家一起增收致富。”
龙湾镇农办主任许承宝表示:“我们将锚定虾-稻产业‘1+N’发展新路径,在巩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拓展。同时,积极推广先进的养殖和种植模式,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助力乡村振兴。”(潜江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罗珊珊 通讯员 袁梦莹 姜思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