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医药文化在传承与创新中焕发更大活力

10月以来,以“展示中医药魅力 弘扬中医药文化”为主题的多场“潜江市中医药健康夜市”热闹非凡,火爆出圈,吸引了众多媒体关注并在社会上引发热烈反响。活动期间,医务人员化身“夜市摊主”,市民们争先恐后沉浸式体验各类中医药项目:或请医务人员望闻问切、把脉问诊,或体验古法艾痧、针灸推拿,或边品尝本草茶饮、边观赏中药材及中医药文创展示,或集章打卡开心兑换中医药文化周边奖品……别开生面的中医药文化之旅,为我市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详见《潜江日报》相关报道)

一缕药香跨越古今,一枚银针联通中西,一株小草改变世界。中医药文化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凝聚着中华民族与疾病斗争的智慧结晶,守护着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只有保护好、传承好、创新抓好中医药文化传播和弘扬这个根基与灵魂,才能催生出中医药事业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让“中国处方”为人类健康福祉作出更大贡献。

要高度重视青少年中医药文化传承教育。普及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倡导中医健康理念,是弘扬中医药文化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市卫健委、市教育局、市中医院等部门通力合作,大力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进村组、进家庭“六进”活动,有效推动了中医药文化在不同群体中生根发芽。要更加积极主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坚持从娃娃抓起,从中小学教育抓起,精心编写通俗易懂的中医药读本、讲好中医药故事,充分利用潜半夏中药研学基地等平台开展寓教于乐的研学活动,努力让青少年了解中医发展脉络,感受中医济世情怀,从小种下“杏林种子”,让他们形成正确的中医药文化认知,提升健康素养,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医药文化薪火相传。

要坚持在服务群众生产生活中传承中医药文化。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是中医药事业前进的保障。近年来,市中医院等部门积极主动把握数字化、网络化发展态势,在微信公众号、网站开设“名医有约”“医讯”“健康养生”等多个专题专栏,及时发布专家来潜义诊消息,根据不同季节推送重点健康保健知识。同时,还坚持以“冬令进补治未病,中医中药保健康”为主题,持续举办“膏方养生文化节”,发挥中医药膏方在补脾、温肾、补肺等方面的优势,助力人民群众体质改善提升;在“冬病夏治”三伏贴贴敷活动中,为不同年龄层、不同体质的患者量身定制贴敷方案,不仅聚焦传统中医贴敷疗法,还创新性地融入中医养生茶饮文化、三伏灸等中医元素,在潜移默化中普及中医健康养生知识等,持续推动中医药文化更广泛地融入群众生产生活,赢得社会赞誉。实践证明,只有对中医药文化内涵进行现代化、大众化、创新性的阐释和实践,才能让中医药文化更好地绽放时代光芒、增强中医药文化吸引力,引导人们正确认识中医药的价值和贡献。

要发展“中医药+”产业,开辟中医药文化传承新赛道。中医药文化的传承,需要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我市有着丰富的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资源,已建成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潜半夏中药研学基地,全市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国医堂”建设实现100%全覆盖,总面积达8300平方米的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已立项批复,定期举办的“中医健康大讲堂”持续为医务人员提升中医理论水平和临床实际应用能力提供有力支撑。同时,还拥有潜江非遗“李氏针灸”“中药炮制技艺”等一批传统医药类代表性传承人。要积极探索利用好这些金字招牌,打破行业壁垒,推动跨行业融合,大力发展“中医药+美食”“中医药+旅游”“中医药+影视”“中医药+养老”等产业,通过创新研学旅体验、科普讲座、戏曲演出、潜半夏文化节等多种活动,力争开辟独具本地特色的传承发展新赛道,不断丰富提升我市中医药文化产品供给水平和文化竞争力、影响力。

传承是中医药发展的根基,创新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动力。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需要政府部门、社会和公众的持续努力,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医药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以更加多元的奋进姿态为推进健康潜江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潘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