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企之间数据不共享,一个个大数据平台将如同孤岛。人民视觉
不喜欢网红脸,有自己的审美标准;热衷于社交个性化;有购买力又不失品位……最近,一份题为《95后审美观》的报告精准勾勒出“95后”的喜好和想法。
这份由QQ大数据发布的报告,通过社交平台上的大数据挖掘,分析“95后”这一年轻群体的审美观及消费观,而这些极有可能影响未来消费品的设计及营销。
随着社交网络、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兴起,大数据越变越大,也带来无限想象力和商业应用价值,被认为是驱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新电力”。然而,在投资热火朝天的同时,“新电力”也暗藏“触电”的危险和“断电”的无奈。
应用火——
大数据的商业应用带动一系列产业发展
大数据从哪里来?社交媒体的发展,包含可穿戴设备、传感器、二维码以及各种手机应用在内的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和车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支付、位置服务等的出现,都导致各种海量数据的生成,这就是大数据。
借助云计算、云存储等高性能计算和存储技术,加上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算法,人们可以越来越方便地从数据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
大数据目前的应用领域已非常广泛。线上的大数据,正越来越多地与工业、农业、医疗、智慧城市等线下领域相结合,进行实践应用。
大数据可为企业带来良好效益。国内一家可再生能源企业通过与微软合作建设大数据系统,应用到全国各地1000余台风力发电机组和5000余台光伏逆变器和汇流箱。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这个系统将能够实现“防患于未然”的预防性维护,将可再生能源生产效率提高1%—5%。一个50兆瓦的风电场年发电量大约是1亿千瓦时,如果能有2%的提升,仅电费每年就能多增加100多万元。
小到个体健康,大数据也在发挥积极作用。糖尿病患者可穿戴血糖监测仪,通过手机应用将血糖与患者饮食、运动、药物摄入等生活规律数据上传到云计算中心,再用人工智能算法对患者的血糖变化规律进行“诊断”,可以准确告诉糖尿病患者何时可以 “一饱口福”又不影响身体健康。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教授、腾云智库专家沈浩博士认为,大数据的商业应用影响广泛而深远,会带动一系列产业发展,加速技术创新,进一步推进智能人机交互、自动驾驶、智能医疗诊断、互联网金融、智能无人机、机器人技术等相关领域和产业的快速推广和普及。
联通难——
数据孤岛亟待联通,同时需避免新一轮重复建设
大数据正越来越大。以物联网为例,据预测到2020年,各种传感器、新型物联网设备,再加上传统桌面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网络电视,以及各类可穿戴智能设备,将交织成一个由300亿到500亿台设备组成的庞大网络。
然而,寻找隐藏在大数据中的有效信息,对其加以统一管理、高效分析,并将其转化为指导决策和行动的智能,进而实现市场价值,却面临诸多挑战。
从技术层面看,大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是主要挑战。微软大中华区董事长兼CEO柯睿杰认为,数据智能并非那么触手可及。大数据来源众多、数量巨大、形式各异,要从中获得一目了然的信息,就需要真正高效、可靠的数据管理和分析平台。
以基因测序领域为例,我国每年新增的基因组测序原始数据超过20PB(1PB相当于100万G),面临着数据量大、数据处理流程长等技术挑战。
从产业发展看,数据孤岛是首要障碍。百度公司的大数据专家认为,目前在大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应用过程中,存在着行业鸿沟、数据孤岛乃至数据丢失等问题。
比如传统行业和新兴行业有着完全不同的技术语言,而多样的设备、各式各样的应用场景,造就了一个个企业和政府专业管理部门的数据孤岛,难以看到企业运行的全貌、行业发展的趋势,因此,这些片面的数据往往难以说服企业迈开转型创新的步伐。
容易出现重复建设也是“大数据”热下的现象。随着大数据应用的巨大潜力被广泛认知,各地纷纷出台发展大数据产业的规划,并相继启动数以亿元计的投资。内蒙古、贵州、陕西、吉林等地都在发力打造大数据中心和平台,互联网和电信行业巨头公司也都加紧布局大型数据中心。
有专家指出,如今大数据应用呈现出发展初级阶段特征,处于“盲人摸象”阶段。大数据中心的投建要根据应用需求,做好顶层设计,积极谋划并审慎推进,避免“一窝蜂”,从而造成重复投资与恶性竞争。
“大数据是一种社会公共资源,也应该成为国家战略。”沈浩认为,大数据中心的建设应满足和考虑网络资源、自然环境、天然降温和水电消耗、灾害备份、土地税收等建设条件,以贵州、内蒙古等为代表的省份,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具有自然条件的先天优势。但在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和市场化等方面,需要国家战略层面的统一布局和支持,避免各地各自为政,形成新的数据孤岛。
此外,大量的数据仍然掌握在个别企业和政府机构中,如何既共享,又保证信息安全,更是挑战。专家认为,大数据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法律的护航,特别要明确数据开放共享的规则与底线。
比如,在出行领域,某些出行软件每天有上千万单的出行记录,数百万车辆的实时地理位置信息。某些电商有数万个送货员,每天有大量的货物在流转,掌握着许多人的家庭住址。还有许多O2O领域拥有数百万家商户、送餐服务的地理位置信息等。这些大数据涉及千家万户的财产甚至是人身安全,一旦违背商业道德就可能触及法律高压线。
“整个大数据产业存在的问题,一个是数据交换问题,一个是商业规则问题。”神州数码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郭为说,数据的属性只有和它的应用结合在一起才有价值,否则这个数据就没有任何价值,所以未来数据交易和商业化运作的规则很重要。
突破口——
打通企业间信息孤岛,建立大数据安全保障机制
“互联网+”创造了以技术创新推动传统产业创新转型的新机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趋势,将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技术力量。
郭为认为,大数据同一般互联网的本质差别,就在于它是和行业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大数据是把互联网从浅网向深网的一次推进,运用数据以及数据本身的技术,演化成各种新的服务,来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如果说云计算打通的是数据孤岛,在云计算之上的大数据打通的则是企业间的信息孤岛。沈浩认为,大数据已成为互联网重要的资产和基本要素,加快大数据挖掘和网络智能技术的发展、开放大数据将成为趋势。
未来发展的“无限的计算能力”、“无限的数据”和人工智能相关技术突破将助推大数据在“互联网+”上大显身手, 帮助企业在“互联网+”时代发掘数据智能,在数字化转型中赢得先机。
在柯睿杰看来,实现每个家庭都有一台电脑后,未来很可能每个企业都会拥有自己的大数据智能平台。
中国的大数据才刚开始起步,尽管某些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整体上和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迫切需要建立大数据安全保障和开发利用机制,迎接大数据时代。
例如,我国无论是网民数量及其增速,还是网络规模和应用方式,都已经进入了信息化大国和网络大国的行列。但是,长期以来,存在对数据的重视和应用不足、信息化法律缺失、数据安全保障薄弱等问题,成为制约大数据发展的障碍和威胁信息安全的隐患。
郭为认为,一方面要为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进一步明确数据信息主体、客体的权责边界;另一方面也要形成良好的数据开发和使用氛围,处理好安全和发展的关系,政府带头进行数据开放和数据利用。(记者 余建斌)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