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话行业前沿 同绘发展蓝图——第二届“中国·潜江裁缝”高质量发展大会“新质服装 对话潜江”访谈活动嘉宾发言摘登

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持续深入推进,服装行业正历经深刻变革,从智能设计到智能生产,再到智能零售各方面,逐步形成了新的解决方案与思路。尤其是在新一轮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有力支撑下,呈现出进一步加速演变的趋势。AI、5G、绿色低碳、科技创新等关键要素,已成为引领服装行业发展趋向的主流标识。

11月16日,在第二届“中国·潜江裁缝”高质量发展大会“新质服装 对话潜江”访谈活动中,全国服装行业众多企业代表与知名专家齐聚一堂,围绕“‘量变’——谋定思变,服装企业如何用数智力量构建新竞争力”和“‘质变’——重塑策略,户外服装如何探索品牌价值塑造未来趋势”两大主题,展开了深入且全面的交流探讨,共话行业发展新篇。

“量变”——谋定思变,服装企业如何用数智力量构建新竞争力

AI为服装产业注入新动力

李浩 杭州知衣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

今年,我国的人均服装消费金额与欧美及日韩等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我国服装市场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身处服装产业大变革的时代,产业重构成为必然趋势,怎样才能发挥企业自身的优势?这是服装企业该思考的问题。回顾过往的产业重构历程,互联网发挥了很大作用。接下来,AI将释放更强大的能量,可能影响底层技术的变革,甚至影响服装产业的市场营销模式和产业链重构。因此,服装企业要提前布局,制定出全新的战略规划。

AI与消费者洞察之间的关联将会越来越紧密。未来,谁能够准确洞察到消费者的需求,谁就更有机会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占据行业话语权的高地。同时,AI与服装设计领域的融合也将更密切。潜江的服装产业具备非常雄厚的产业基础,利用好AI设计技术,必将为服装产业的升级发展注入全新动力。

锚定数字化转型新赛道

吕永桂 杭州迈的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长期以来,服装行业的生产模式历经了极为显著的变革历程。其中,服装行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最为突出的痛点,就是甲方所提出的系统化需求和乙方呈现出的碎片化供给之间的矛盾。现阶段,整个服装产业面临着人员结构断层的问题,年轻劳动力供应严重不足。另一方面,数字化的改造,显著提升了企业的生产运营效率以及整体管理组织水平。

潜江的整个服装产业以户外领域作为核心赛道,属于高附加值产业的集聚区域,是有机会往前冲一冲的。在发展策略上,不应单纯依赖资本投入的增加,而应致力于追求服装产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增长。企业要从OEM(原始设备制造商)模式向OBM(原始品牌生产商)模式转型,深层次地挖掘生产制造企业在逆势环境下的潜在增长动力,完善内循环体系,利用科技手段提升生产效率,减少对高素质人才的过度依赖,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全面提升。

学习先进模式提升核心竞争力

费翔 苏州飞榴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现阶段,真正可以赚到钱的是“小单”。企业不应再受传统“大单”思维的局限,而应将重点聚焦于如何有效留住“小单”。应当思考如何更好地模拟和学习先进的生产模式,如何以科学的方法拆解一条生产线,如何全面深入地了解企业生产线上每个工人的技能特长,如何通过人工智能的方式将订单精准高效地匹配到每台机器、每个工人,如何形成真正的流水化生产体系,改变传统的依赖2-3名工人完成整件产品制作的低效模式。

服装行业竞争的核心在于技术的较量。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技术。当前,服装制造业面临着严峻的人力资源挑战,年轻人不愿意进入工厂,而众多经验丰富、技艺娴熟的老工人又即将步入退休年龄,传统的学徒制已难以适应企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在此背景下,企业必须高度重视技艺传承问题,尤其是针对一些特殊技艺,要借助科技手段将老工人们的宝贵经验转化为数据结构化的知识体系,以此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助力企业发展壮大。

推动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陶辉 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院长

近年来,在国家“双碳”政策的引领下,可持续发展、绿色转型已成为全社会的广泛共识。各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的步伐不断加快,绿色转型已成为中国时尚产业的必选题。另一方面,在“可持续时尚”和“循环时尚”浪潮的冲击下,倡导和构建绿色可持续的品牌形象,对于提升品牌价值愈发关键。

现阶段,服装产业面临着诸多困境,消费者需求呈现出更为强烈的个性化倾向。企业应当改变传统思维,顺应市场,推陈出新。在服装设计过程中,应尽可能地挖掘本土文化内涵,有针对性地去做设计,借由地方文化特色激发消费者的情感共鸣,从而有效带动产品销售。在消费终端环节,可以充分考量服装的循环再利用或回收再利用,在切实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引导消费者树立循环再利用意识。

服装行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其数字化转型需全面覆盖生产流程的各个环节,并借助新兴技术和智能解决方案,提升整个产业链的生产效能,进而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

“质变”——重塑策略,户外服装如何探索品牌价值塑造未来趋势

企业保持基业长青之道

陆占武 鸭鸭集团副总裁

企业要想保持基业长青,需顺势而为。企业战略与产品策略,一定要依据自身的发展态势以及外部宏观环境的变化而适时调整,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葆有竞争优势与发展活力。

企业应积极开展自我迭代,即自我革命。从个体微观角度来看,制度、团队、体系、流程等均需持续不断地革新。只有制度不断创新,团队不停迭代升级,才能够适应市场动态变化需求,确保企业基业长青。

同时,企业需聚焦销售渠道构建,推动线上线下协同发展并各有侧重。企业要在政府政策的指引下,从品类聚焦、人群聚焦、渠道聚焦、价格聚焦等方面着手,全力打造具有极致性价比的产品与服务体系,有效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与品牌影响力,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与坚实支撑。

追求个性化发展路径

蓝岸 东莞市以纯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企业的设计理念总体风格确立并趋于稳定后,应着力追求个性化与差异化发展路径,满足顾客在不同应用场景下所产生的多元消费需求。

面料的环保属性已成为顾客在购买决策过程中的关键考量因素之一。消费者对面料材质极为关注且反应敏锐,在新款推出之际,面料品质的优劣是其决定购买与否的一项极为重要的衡量指标。

企业应积极满足顾客对于产品功能性方面的需求,并依据企业实际状况,在有效维持经营效益的前提下,进行针对性的突破与创新。

打造差异化竞争品牌

化高峰 猫人集团美力城研发副总裁

企业要将自己的服装产品定义为新锐品牌,深入研究消费者的穿着偏好。在新产品研发进程中,要精准锁定目标需求群体,深入分析该群体对产品的特定需求,从而将消费者洞察与市场洞察转化为引领品牌发展走向、塑造消费者需求导向的核心驱动力。品牌的文化应根据市场环境和消费者偏好的变化而不断创新,契合消费群体的审美诉求,保持品牌文化的时代适应性与吸引力。

企业要加速推进组织结构变革转型,摈弃传统思维定式,实现全面互联网化;构建全面平台化构架,塑造全新生态链模式,化解企业运营模式困境;借助“阿米巴经营模式”,充分激发员工积极性,高效开展各项工作;达成全面数字化转型,以数字技术驱动管理模式创新升级。

企业要以打造差异化品牌为战略目标,全力进军年轻消费领域,为未来长青发展的品牌建设做铺垫。只有持续推进全方位创新举措,聚焦品牌定位的延展、品类的拓展、文化的创新及渠道的更新迭代,才能在市场波动起伏的复杂环境中,实现品牌价值的持续稳步增长。

聚焦转型助力企业“走出去”

谢应超 广州昆仑定位咨询有限公司副总裁

企业运营最重要的是聚焦“三个转变”,即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从“中国速度”向“中国效率”转变,从“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三个转变”为企业的发展指明了前行方向。企业需深入探究如何借助总成本领先战略,实现对成本和费用的把控,进而提升运营效率,生产制造出质量更高、成本更低的产品,铸就独具特色且有影响力的品牌形象。

不管是打造企业品牌、产品品牌或是渠道品牌,都要找到真正契合企业自身且亟待聚焦的核心要点。精准锁定目标客户群体的核心诉求,继而在该关键要点之上集中发力,使之真正成为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卓越品牌,助力潜江的一些优质杰出品牌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坚守长期主义发展理念

兰闰生 武汉凯骏服装集团有限公司供应链总裁

服装具备显著的个性化特征,难以对其进行标准化界定,不适宜单纯定义为大规模批量生产模式。

在服装企业范畴内,工业4.0和工业1.0、2.0呈现并存态势,不会独立存在。企业需要将标准化与差异化相互融通,携手全球时尚品牌共同构筑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蓝图,打造卓越、敏捷、不断创新的供应链体系,以契合广大消费者的多元需求。企业家要有抗压抗击打能力,秉持共享理念,适时适度让利。

全球经济运行遵循特定规律,大致以十年为一周期发生变化,例如2017年曾是服装业与加工业的繁荣高峰期,预计2027年服装业的又一“春天”将会降临。就企业发展历程而言,通常三年足以决定其生死存亡,历经五年方能取得初步成就,八年可奠定坚实基础,而打造一个具有影响力的品牌则需耗时十年之久。因此,企业一定要坚守长期主义发展理念,始终怀有敬畏之心。

(潜江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周莹 曾俊伟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