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人士仍对中式教育存疑
在《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纪录片中,5位中国老师来到汉普郡的博亨特中学,开办“中国学校”。在4周内给50名英国中学生上课,然后,让“中国学校”的学生与“英国学校”的同龄学生一起考试。最终,中国实验班学生的分数比英国班学生高出10%。
英国教育部推广中式教学,并不意味着中式教学法在英国得到认可。仍有批评人士认为,这种激进的教学方式只注重让学生掌握计算公式和方法,却没有教给他们如何把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不利于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理解。
事实上,即使是长期亲身实践中式教育的中国教师,态度上也较为谨慎。BBC纪录片的主角之一、中国教师杨军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式教学确实更倾向于死记硬背,动手能力差。相对来说,中国学生确实缺少一些创造力。英国学生则个人主义非常严重,集体主义精神太差,哪怕是地上的一张纸,如果不是自己掉的都不愿捡起。杨军也表示,如果自己现在回到学校教书,可能会在两种方式之间找到一个平衡。
英国算术基金会负责人迈克·埃利科克说:“孩子们当然需要掌握数学基本思想,这样他们才能在此基础上感受到自信。但他们不用通过练习和重复来实现这一点。事实上,这是建立‘数字感’并用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好的数学教学方法就是正确实现这种平衡。”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尽管英国此番决定引进中式教育,但并不意味着中式教育法“战胜”了英式教育法。英国此次引进中式教育法,只是作为对原有教育模式的一种补充,而非彻底抛弃原有的教育模式,其目的是增加其教学的多样性,以集中获得两种教育模式的优势。但从根本上来说,中式教育法无法完全取代英国原有的教育模式,因为两国的文化背景、家庭环境、社会背景等方面有太多不同。
储朝晖说,两种教育方法的区别就在于,英国老师更加注重课堂上跟学生的互动,而中式教学主要目标就是要把知识点教给学生,因此这种单向的教学模式,可能会帮助学生更扎实地掌握知识点。
储朝晖表示,就中国而言,我们也应借此机会考虑增加自身的教学模式多样性,而不是盲目地认为中式教育就一定比英式的好。(京华时报记者 卫张宁)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