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潜江报道(潜江新闻网记者 李理)在湖北省实验花鼓剧院,有这样一位七旬老人。他一生扎根于江汉平原这片沃土,勤奋耕耘,创作编曲了100多部大、中、小型剧目。他独创设计的“吊孝腔”、“遥望曲”、“哭丧调”等现代花鼓戏唱腔成为江汉平原一带观众广为传唱的流行音乐。
他就是国家一级作曲家,中国音协会员,湖北省实验花鼓剧院副院长,荆州花鼓学会副会长,潜江市剧协副主席——杨礼福。
“音乐是揭示人类灵魂深处最奥妙的东西,从事了半个多世纪的戏曲创作,我乐在其中,也苦在其中!”稀疏花白的发丝优雅的散落于耳际,杨礼福老先生已75岁高龄,但谈到对戏曲音乐的热爱,他深邃的眼睛里绽放出璀璨的光芒,举手投足间都显露着他浓郁而深沉的艺术气质。
多年来,杨礼福的音乐作品曾荣获多个奖项,其中创作的《家庭公害》获文化部嘉奖、省一等奖,创作的《原野》音乐获省首届花鼓艺术节音乐奖,创作的《认亲记》音乐获省创作一等奖,创作的儿童戏曲小品获省优秀音乐作曲奖。创作的《平原作战》赴省汇演后又被选调晋京汇报演出,后又移植作曲《磐石湾》、《蝶恋花》、《洪湖赤卫队》、《沙家滨》、《站花墙》、《秦香莲》等剧目。
“我年纪越来越大,就数着日子能为花鼓戏多做些事情。近些年,我对花鼓戏曲的传承和弘扬有一颗最热的红心,却也是压在我心头最大的石头!”退休多年,杨礼福一刻没有休息,参加重点剧目的创作生产,到各地讲学授课,为各大文艺活动节目作曲,亲自教授学生们戏曲创作,对青年演员进行演唱指导……
今年9月,自我市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以来,杨礼福还为孩子们编写了6首花鼓儿歌,在各所小学广为传唱。目前,他正在编写便于课堂教学的戏曲创作教材,为培养下一代热爱戏曲、传承戏曲、发扬戏曲而努力做足工作。
“我就想尽自己的最后一点力,倾心倾力将我毕生所学传授给学生们,并希望他们青出于蓝胜于蓝,不仅要把历史留下的文化精髓传承下去,而且还要营造出人人爱花鼓、唱花鼓的浓厚氛围,将它弘扬发展壮大!”杨礼福说。
近年来,在国家、省、市的重视下,荆州花鼓戏成功进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不仅陆续发展了一些花鼓戏表演、创作的新生力量,在11月16-18日即将举办的第二届湖北省荆州花鼓戏艺术节上,还将举行杨礼福老先生的拜师仪式。
“我们需要传承的文化不单指书院文化,而是渗透进民族心理、民族意识、民族风土人情之中的‘民族内在精神。’”。谈到对后辈们的寄往、对本土文化传承下去的期望,杨老感慨不已。
“希望我市多举办花鼓戏艺术节这样的文化盛会,不仅将精心打磨的优秀剧目呈现给人民群众,营造出浓厚的传统戏曲文化氛围,还能促进戏曲团体的交流互补、竞相发展。”杨礼福表示,他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为花鼓戏贡献出毕生的力量!
请输入验证码